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是不识时务的另类怪人。再加上郑板桥平时经常交往的人中还有不少是禁卫军官的子弟,这些人的父兄经常出入宫廷士林,喜欢把那些上层人物的腐败事情拿出来讲,这下好了,狷介的郑板桥一听又瞪了眼,开始臧否人物激浊扬清起来。别人闯荡京师都善于“朝扣富人门,暮随肥马尘”,偏偏郑板桥是不愿讨人残羹冷炙的,这样下去郑板桥只能越过日子越拮据,在圈子中也受排挤。在这个时候,他又想起了江水如兰丝雨绵绵的江南,更想念起兴化乡下的妻儿,终于他又在雍正七年回到了扬州。
雍正九年,板桥已三十九岁,就在这时,他的结发妻子徐夫人病逝了。这对板桥来说无疑是很大的一次打击,这事情发生得太突然,本就拮据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办理后事花了一笔钱后,郑板桥已穷困得身无分文,而且明年就要参加南京的乡试。到了冬天,穷困的郑板桥只能用亡妻生前补过的破裘御寒,除夕前的祭祖辞年,板桥也只能供上一瓶白水。乡试之日渐渐迫近,现在郑板桥根本无出行的盘缠,但他又不愿放弃这个机会,乡试是三年一次,对于三十九岁的郑板桥来说,本身年纪也不小了,不能再拖下去,他必须要在来年的乡试中夺得功名。但盘缠怎么办,卖画维持温饱都难,他只能硬着头皮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想到了当时的兴化县令汪芳藻。汪芳藻在兴化为官的口碑不错,而且很欣赏郑板桥的才华,平时也有交往。郑板桥在这年的除夕前一天,写了首诗给汪芳藻求援:
琐事贫家日万端,破裘虽补不禁寒。
瓶中白水供先祀,窗外梅花当早餐。
结网纵勤河又冱,卖书无主岁偏阑。
明年又值抡才会,愿向东风借羽翰。
——《除夕前一日上中尊汪夫子》
在收到郑板桥的这封信后,汪芳藻就慷慨地赠给板桥足够的银两,并鼓励他好好应试,郑板桥有了县令的帮助自然信心十足。第二年来到了南京,乡试时果然中了举人。
考上举人后,郑板桥又到杭州游历了一段时间,可是身上患了一个疮,只能又回到扬州,随后又客居海陵,也就是现在的江苏泰州。本来第二年,也就是雍正十年准备参加京都会试的,可是他没有去,这一年自己身体不好,而且他的叔父省庵先生去世。板桥只有这一个叔叔,这时他的父母也早已亡故,再加上以前叔父对板桥也不错,为之“居忧”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在海陵的这段时间,郑板桥能做的事还是卖画,和扬州一样,他仍然寄居在一处叫弥陀庵的寺庙里。寺庙中的住持是一个叫梅鉴上人的和尚,梅鉴上人不修边幅,其实也是个无形的文人,酷爱诗文,庙里来了个举人,他自然高兴,于是两人相交恨晚,整天作赋吟诗,日子清苦而不乏乐趣。
三
在海陵过了一段时间后,已是雍正十三年了,此时的郑板桥已四十三岁,他没有放弃参加会试的想法,于是又开始了苦读的生活,这一次他打算离开海陵也离开扬州。他想去江对岸的镇江,在镇江有座很有名的山叫做焦山,此山与北固山和金山齐名,位于镇江东北的江中,高七十多米,以前这座山相当荒凉,只有少数的人为了砍柴才到山上来,所以又被叫做樵山,东汉的时候,焦光三次拒焦招出仕,长期隐居在此山,才得名焦山。郑板桥当然喜欢焦山怡人的风景,他由象山搭舟,来到这座四面环水,江滔扑岸的岛上,当然,他寄宿的地方准又是寺庙,不过庙内环境宁谧,耳边江涛阵阵,放眼望去晚霞连天。那句极有名的“山光扑面因新雨,江水回头为晚潮”就是这个时候写下的。
人迹板桥霜(4)
板桥在焦山读的书内容非常广泛,经史子集无不通览,不过他很清楚,自己的重点又必须放在研读《四书》《五经》之上,最重要的是研习八股文,因为第二年就是京城会试了。郑板桥与别人很大的不同是,一般人并不愿意做八股文,而板桥居然还最喜欢八股文,这和他不羁的性格多少有些出入,当然也许他更明白,作八股文考进士是他唯一一条好的出路。读书时他更是经常勉励自己在扬州的堂弟,在信中谈自己的学习制艺心得,让他也要适应这样的科举制度,学习时要善抓重点,书要精读,总之他心里深深地希望郑家的子弟能多出几个读书人,只有这样他们的家境才能有所改变。也许这一点上来说,看不出郑板桥异样的个性,反到只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这年的秋天,郑板桥下了焦山,远赴北京参加第二年的会试。而第二年已是乾隆登基,也已改元,板桥在三月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中贡士,五月份又参加了殿试中了二甲第八十八名的进士。熬了大半辈子郑板桥终于熬到了这个进士头衔,想想曾经受过的磨砺和艰辛,他觉得很值,在发榜的那些日子,他兴奋不已,写下这首《秋葵石笋图》:
牡丹富贵号花王,芍药调和宰相祥。
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
这首诗当然很俗气,似乎有点不符合郑板桥在后人心中的形象,狷介的郑板桥怎么也未能免俗,其实这个时候郑板桥的人生观还没有太大的改变,他的儒家平天下的志向还没有磨灭,现在春风得意也是可以理解的。按照进士的惯例,新科进士都要在京城逗留一段时间,因为进士中优于文学书法的人,有可能被选入翰林院所设的庶常馆学习,若被选中就称为翰林院吉士。板桥留在京城,除了拜访当时京城的名流大儒以外,主要还是准备参加庶吉士的选拔。板桥还记得上次来京城时是多么狼狈,那时只是个卖画人的身份,这次滞留京师已截然不同,他等待的是朝廷将授予的官职。但也许是郑板桥长期处于社会的底层,现在机会来了,那些被埋在心里的出仕期望,又强烈起来。可是郑板桥长相并不出众,或者说还十分地丑,又加上圈中人都知道他性格狷介狂放,这些都是进入仕途所忌讳的。郑板桥等了好久,没有什么官职授给他,于是只能学韩愈的“干谒”,给朝廷的要员呈献诗文,希望他们能够引荐自己而谋得职位。可是区区诗文根本帮不了郑板桥什么,再加上当时雍正皇帝刚去世,乾隆才上台,新旧势力正处于变动之中,党派之争也很激烈,对于这个不谙世事又没什么后台的郑板桥来说,“干谒”也是条走不通的路。一年之后,郑板桥只能带着这个空的进士头衔回到了扬州。
中进士前,郑板桥在扬州受尽了困苦,那时连温饱都不能做到,住处也只是破旧的寺庙,这次回到扬州已大不相同,势利的扬州盐商官僚们见新科进士回来,纷纷问他买画、索诗、求文,也还有许多商人挽留他住在自己府上。最后郑板桥选择了扬州城北的勺园,住下来不久,他又遇到了一位美丽贤慧的姑娘饶氏,认识这位饶氏颇有传奇色彩,后来郑板桥在《行书扬州杂记卷》中还甜蜜地回忆起当初相识的情形。那时正是二月,郑板桥一天起得很早,闻着花香散步,由傍花村经过虹桥,直接走到了雷塘。只见树木丛茂,居民渐少,板桥知道已走到了郊野,忽然见到竹树间有个围墙,围墙内种满了鲜花,板桥好奇地叩门径入,徘徊于花前,见到一个老妇人。这个老妇人坐在茅亭中,而旁边的墙壁上贴了幅板桥的字,板桥觉得好奇,怎么这个老妇人家居然有自己的字,就上前问她认识写这副字的人么?妇人回答郑板桥说闻其名而不识此人,板桥随即说那人就是自己,老妇人又惊又喜,叫出了自己十九岁的女儿,见了这位才华横溢的郑先生,这个女孩就是后来嫁给板桥的饶氏。她倾慕板桥的才华,自那次初遇之后,彼此都深深爱上了对方。连板桥自己也很庆幸一生中能有这场艳遇,他和饶氏的爱情故事也从此传为佳话。可是当时郑板桥家中仍有郭氏,饶氏只是个妾的身份。当然,聪明贤慧的她自然在板桥心中是最重要的。 。。
人迹板桥霜(5)
到了乾隆六年,板桥又从扬州来到京师,这次他是奉吏部之召,他终于看到了自己光明的前途,去京城的路上异常轻松而兴奋。到了京城,他结识了慎郡王允禧,慎郡王是乾隆皇帝的叔父。他平时也喜好绘画诗词,人品学问和板桥极相似,对这位南方来的才子郑板桥自然非常赏识。赏识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次郑板桥到慎王府拜谢,亲王亲自下厨为板桥做饭,甚至后来还曾将自己写的《随猎诗草》、《花间堂诗草》送给板桥指正并要求作序,他可是康熙帝的儿子,能做到这一点已实在不易。不久,经过慎郡王的斡旋,郑板桥被授于山东范县的知县。而这一年他已五十岁。
四
范县所在地,当时隶属于山东曹州府,这个地方虽然穷困,但也宁谧而安静。郑板桥带着他年轻貌美的饶氏骑着毛驴来到了这里。既然做了官,郑板桥就想做一个好官,他从小出生贫寒,半辈子过着朝不保夕颠沛流离的生活,对穷苦有深刻的体会,所以他同情下层的老百姓,这次他到范县做官,就打算好好地做一番事业,为老百姓做些实事。在清代的官场,地方官其实都很贪婪,因为很重要一个因素就是交通不发达,天高皇帝远,一般的七品县令在地方就跟皇帝一样,所以胡作非为的事数不胜数。郑板桥最讨厌的就是这些人,自己也不愿意成为这样的官员,他在范县时经常到百姓中去,亲自询桑问麻,关心农业生产,他知道要想让百姓温饱必先以农为本。郑板桥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他绝不学一般的县太爷出门坐轿子、更不喜欢前面敲锣后面打鼓,他一反常态,除非迎接上司没办法以外,一般都是自己徒步。弄得他的同僚下属很不解,这个南方来的县令真怪,奋斗了半辈子获得了功名就是为了享福的,做官的人根本没有象他这样的。也许是因为郑板桥是受过苦的人,或者是受当初淳朴乡风的熏染,他对穷苦的农民总是抱以同情心,鼓励他们多耕作生产,才能改善生活。在观察了当地的春耕夏耘、植桑养蚕、婚丧嫁娶,应差服役之后,对农民的生活状态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给自己的堂弟的一封信中,完全可以看出对农民百姓的态度: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是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无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范县有这样理解百姓和体察民情的县令,这是他们的幸运。
郑板桥为政最大的特点应该还是“无为而治”,他觉得作为朝廷和官府,应立足于“清净无为”,尽可能做到不扰民,让他们安居乐业,所以也特别痛恨那些经常打着“关心”的幌子去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员。板桥提倡无为而治,并且也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曾和朋友信中说范县的情况,这里风俗淳厚,老百姓不喜欢干涉别人的事,因此诉讼之类的事比较少,闲来也就饮酒看花。最有意思的是一次醉后,击桌高歌,声达户外,一些下属觉得好奇而纷纷在身后议论,说历来只听过有狂生狂士,怎么从没听过还有狂官的,可见板桥做官亦不改起率真。
当郑板桥沉浸在范县宁静的生活中时,官场官场尔虞我诈的现实击碎了他的“无为而治”之梦。官场太大太黑,而他的官太小,鸡蛋碰不了石头。腐败的官员太多,唯他清廉,那么只能做不入流的异类。渐渐的,他以前儒家济世思想的锐气被消磨了大半,甚至在范县任期的后一段时间,郑板桥都想离开官场。好在当时的巡抚大人慧眼识才,硬是要郑板桥留在官场,并且调任他到潍县做县令,这个县要比范县大许多,而且更富裕一些,应该更好管理。
第二年,已经五十四岁的郑板桥,又骑着他那头随他从江南走来的驴子,到了潍县。潍县地处山东腹地,北临渤海,这里也是盐商云集,交通非常发达,比起范县要富庶许多。巡抚调板桥到这里,也是想让他为官轻松些,哪知这年遇到了罕见的大饥荒。板桥上任的首要任务就是着手解决这一难题,他想到了一系列措施,他劝说感化了许多富户,让他们轮流开设粥厂,煮粥给一直处于饥谨状态的百姓喝。对于当地一些趁机囤积粮食发财的黑心富户,郑板桥也采取了严厉的惩罚措施。一些顽固不化的,他就查封这些人家的粮仓,强迫按照合理的价格卖给百姓度日。由于郑板桥措施得力,稍微缓解了饥民的生存状态。除此之外,郑板桥还想到了另一种“以工代赈”的方法,他规划了许多比如修城凿池等兴建和复旧的工程,由县衙和富户出钱,让远近的饥民来做工并给一定的工钱,这样也就免于一些人被饿死,可谓用心良苦。哪知这次旱灾非常重,接连两年不得缓解,引起了朝廷的重视,乾隆十年,朝廷决定免去山东的赋税,并派遣官员到山东放赈,板桥被列在这些官员中间。那些饥民可怜的眼神让郑板桥陷入深深的痛苦,他怜悯这些淳朴的百姓,在这期间,他还写下了《逃荒行》《还家行》等诗篇,这些长诗凄婉哀怨,极有杜少陵“三吏三别”之风。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人迹板桥霜(6)
待旱灾过去之后,郑板桥在潍县采取了一系列的施政措施。首先是推行文教,选拔人才,潍县这地方的由于盐商云集,重利轻义,郑板桥竭力提倡文事奖掖后进,比如说在著名的理学家韩梦周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困,酷爱看书又读不起书。郑板桥知道后就慷慨资助,韩梦周苦读多年终于中进士,象这样得到板桥热心帮助的潍县书生还有很多,比如韩镐等。本地还有一个叫胥伦彝的贡生,才华横溢,就是好赌,赌到最后连御寒的衣服都输掉了,还舍不得离开赌场。郑板桥不忍心人才埋没,得知后就极力地说服开导他,并推荐他担任一个县的书院院长。其次对于那些被富商排挤欺压的小商贩,郑板桥也非常关心,在法令上尽力维护他们的利益,不过这样也得罪了那些有钱有势的富商受到许多反对和责难。而在处理一些民事纠纷上,板桥更是执法公允,极有口碑,最有意思的是他提倡男女的自由恋爱和尊重妇女的权利,比如有这么一件案子,原告说儿媳私自回娘家,久留不归,让县令板桥动用官府的力量去强迫这位妇人的儿媳回家。板桥觉得如果这位儿媳在婆家的生活美满幸福,肯定不会私自跑回娘家不回来的,一定是婆家待她不好。最后这个妇人再来催促,郑板桥的判决是:“妇必恋夫,尔子相待果好,尔肯私自归家?应着尔儿以礼去唤,不必控。”,对待其它的案情郑板桥更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所以潍县几年下来民风大易,个个都觉得这位南方来的县令不一般。
要是一般的政客,能将政绩打点到这样,就会千方百计顺着势将官下去,可是天生有著书生气文人气的郑板桥,做了近十年知县后,却有渐渐产生了归隐的想法,他也渐渐官场就象一张充斥着险恶、自私、谀谄、卑鄙的大网,一个官员要在这张网上生存,必须要八面玲珑、心智圆滑,郑板桥天生正直,肯定不能象那些人格都不要的官员一样低声下气,也得罪了很多上司。正如他在信中这样说的:“宦途有夷有险,运来则加官进爵,运去则身败名裂。惟久羁政海,精力日衰,不仕又无善退之法,自寻烦恼,未知何日始克遂我初服也”,除此之在,他在一首《青玉案·宦况》的词中,也这样表露想离开官场的
书名?阅女无限??呵呵,广大银民,请看清楚哦。吴县,这个二十岁的青涩小子,进城上学,居然一不留神,取悦于众多美女,在众女的帮助下,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且看主角如何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吴县的悦女事业中去。蹩脚的猪脚,由一个初哥,逐渐成为花丛高手。...
一个现代人,来到了古代,哇噻,美女如云呀,一个一个都要到手,战争阴谋铁血一揽众美,逍遥自来快乐似神仙本书集铁血与情感于一身为三国类中佳品。...
张湖畔,张三丰最出色的弟子,百年进入元婴期境界的修真奇才。他是张三丰飞升后张三丰所有仙器,灵药,甚至玄武大帝修炼仙境的唯一继承者,也是武当派最高者。在张三丰飞升后,奉师命下山修行。大学生,酒吧服务员,普通工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总是有丰富多彩的人生,不同的遭遇,动人的感情,总是让人沉醉不已。武林高手...
成仙难,难于上青冥!修真难,没有法宝没有丹药没有威力巨大的符箓,没有强悍的天赋。但是自从有了位面商铺就不一样了,有了位面商铺一切都有了。什么,修真界最普通的洗髓丹在你那里是绝世神丹!什么,你们那个位面遍地都是各种精金矿物,精铁灰常便宜!前世走私军火的商人,今生在修真界同样要将商人当做自己终生的追求。我只是一个做生意的,修炼真仙大道只是我一个副业。成为位面商铺之主,横扫诸天万界。商铺在手,天下我有!...
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庾明毕业后因为成了老厂长的乘龙快婿,后随老厂长进京,成为中央某部后备干部,并被下派到蓟原市任市长。然而,官运亨通的他因为妻子的奸情发生了婚变,蓟原市急欲接班当权的少壮派势力以为他没有了后台,便扯住其年轻恋爱时与恋人的越轨行为作文章,将其赶下台,多亏老省长爱惜人才,推荐其参加跨国合资公司总裁竞聘,才东山再起然而,仕途一旦顺风,官运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庾明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老百姓的赞誉。在省代会上,他又被推举到了省长的重要岗位。一介平民跃升为省长...
一个一无是处的,被认为是废物和白痴家伙,把灵魂卖给了恶魔,能换取到什么?美色?力量?财富?权力? 颠覆这世界的所有规则吧,让我们遵寻着恶魔的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