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而刘邦被分封的巴蜀、汉中,咱前面讲秦帝国的时候已经说过了,那就是秦朝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区域,虽然交通不便,但易守难攻,后方稳固。最后的结果是刘邦先占据关中,打掉了雍王章邯、立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占据了主要经济区,以秦国的版图为基础,继续东进,等于是重演了秦帝国的统一战争,这次统一的更快,四年左右,项羽就别姬了。
起步:混日子的混混
刘邦年轻时,对生活的态度就一个字——“混”;外界对刘邦的评价就两个字——“混混”,整日里不事生产、爱热闹、喜欢和人分享快乐、贪酒好色,天天在老王家、老武家的酒馆里厮混,有钱了就多给,没钱了就欠着,到了年关的时候,老王和老武常常就把欠条一撕,放刘老二去吧,日子过得好不逍遥。一次到老吕家蹭饭、蹭酒的时候,吕公看上了这小子,把女儿许配与刘邦,这才有了叱诧风云的一代女主吕后。 txt小说上传分享
秦国一统 富豪陨落(3)
看纪录刘邦年轻时候的这些文字感觉很有趣的,让我想起了楚留香和胡铁花,呵呵。混混?侠士?有时候“仗义每多屠狗辈”,谁又能分得清啊。
刘邦之所以投身起义大军,主要也是源于秦王朝的制度BUG——徭役制度,上文书说过,就是因为这个徭役制度,让秦王朝背上了大量的隐形债务,压垮了秦朝,刘邦所送的役夫逃亡太多,到最后就算把剩下的人送到目的地,刘邦也得挨处分,这种情况下,无奈落草了,随后赶上了大泽乡起义浪潮,也就趁势拉杆子了。唉,坏制度会逼所有人都做坏人的。
成本最小 收益最大
与项羽不同,刘邦和秦王朝没有什么血海深仇,在秦王朝统治下,刘老二蹭酒、泡妞,日子过得挺乐的,刘邦的抗秦,蕴含着投机、偶然的成分,“亡国贵族复仇记”这种悲情戏份和刘邦是没关系的,在没有仇恨情绪的干扰下,刘邦在抗秦过程中,完美的体现了一个投机分子的高尚品质——追求“成本最小,收益最大”。此时的刘邦团伙主要是由萧何、曹参这些沛县小吏担任高管,这些人的主要动机也是要借反叛事业谋个出路,为生存、为未来而战,不是为复仇而来。
一个复仇、一个投机,两种情绪啊,所以虽然面对同一个敌人——秦王朝,但体现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项羽天天打硬仗,杀人无算,天下英雄闻名丧胆;刘邦一路和风细雨、招降纳叛,打什么打啊,能政治解决的,决不动用军事手段;能小战争解决的,决不来场硬仗。
打仗过程中,偶然看见美女了,捎带手就抄到营中笑纳了,还没打到咸阳呢,郦食其找刘邦要求面试的时候,“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打进秦皇宫后,上千美女,乱花迷眼,差点就住进去、住下去了,被张良、樊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刘邦从宫里弄出来了。
纵观刘邦抗秦、反楚的战斗历程,都没有任何理想化的色彩,都是为了生存、为了醇酒、为了美人,为了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而战,没有崇高的理想、没有鲜明的口号(或者“约法三章”算一句吧);而项羽有理想(反暴秦、复故国)、有口号(破釜沉舟)、有魄力、有自己完整的世界观,但偏偏就是他败了。
为什么呢?除了前面说过的项羽两大蠢事外,还有其他更深层的原因吗?为什么是项羽做了蠢事?为什么相比更没有理想、更世俗、更无赖的刘邦却没有做蠢事?为什么呢?
原动力和身份负累
秦末,天下大乱。
身处当时,谁知未来方向?人人都在雾中,怕谁都不知道。
刘项原来不读书,就算读书了,他们也读的是法律、军事学科,连《论语》、《诗经》都没有,秦始皇兄烧了嘛。他们也没看过《管子》(还记得最早介绍的《管子》吧),没有受过任何经济方面的教育,对宏观调控、统一市场、成本、收益等概念一点点都不清楚。刘邦、项羽对未来社会模式、未来经济模式该怎样搭建都是一头雾水,边摸石头边过河。而个人的行为只能由自己的人生经验、知识、情绪支配。
刘邦的人生经验、知识、情绪就是混、混好、混到醇酒、美人,最后是要夺取天下,夺取天下后,更好地享受醇酒美人,没什么大的规划。哈哈,是不是有点像放羊娶媳妇、媳妇生孩子、孩子继续放羊循环的那个憨小子。
项羽则不然,在一片社会方向大迷雾中,他有自己的规划,他的情绪、他的知识、他的背景,决定了他会选择“封建制”(注:在本书中要严重注意,书中“封建制”和通常所说的“封建主义”不是一个概念,有严重区分。)作为自己的乌托邦,并为之奋斗。在当时的社会中,无数人,包括秦王朝的傻赵高,都看不懂社会进化的大方向,总觉得郡县制、统一局面、封建制、战国并存这些选项都是能随着自己的好恶随便选的,指鹿为马,那鹿就是马,只可惜苍茫大地,轮不到你主沉浮啊。
秦国一统 富豪陨落(4)
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是什么?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混、混好、混到醇酒、美人。这样说,有些读者可能会觉得人生、社会演化太无趣、恶俗了,那我换种说法,正是每一个社会个体为使自身以及与自己相关的利益群体获得更多幸福的过程,促进了社会整体的发展,这就理解了吧?哈
项羽的身份负累、人生经验让他摸到的不过是一块漂浮的木头,结果这木头漂到了社会发展浪潮的反面,被大浪冲走了;而刘邦没有身份负累,文化知识怕也没项羽多,更符合天下统一局面下的“新新人类”特征,他所追求的正和社会进化原动力契合,摸到了真石头,过了河。
每逢乱世,在一个新时代来临前,原有的社会经验、能帮助你在原社会条件下立足、生存的那些社会经验,将会因大氛围的变化,而出现无所适从、脱节等情况,这些以前的经验、知识往往会构成你进入新社会的最大障碍,往往会让人产生知识(实际上部分旧知识)无用、读书无用的错觉,而新社会对具有所谓旧知识的个体也抱有敌意,往往“新新人类”会对旧知识所有者进行清洗。从历史经验看,“新新人类”往往显得非常浅薄、粗陋、只是富有生命力,而面对旺盛的新生命力,一切理想、秩序、知识、规矩,只能让路,所以抱着更多旧秩序经验的项羽被淘汰了。
楚霸王自刎前几次感叹:天之亡我。在经济、规律、进化等等词汇,还没有进入中华民族话语系统之前,战必胜、攻必克、非战之罪的楚霸王只能把他的失败归于冥冥中的天意了。苍天无语,任何人在他面前,都轻微如草芥。
开国群雄的理财道路
汉初的开国群臣绝大多数均出身平民、起于微末,生命一开始的经济状况都不是很好,将军百战,三年抗秦、四年灭楚,七年轰轰烈烈的战争过后,一个个位极人臣、大富大贵,典型的爆富族群,纵观这些人的理财道路,如何一开始贫贱度日,到后来如何应对暴富后的生活,是非常有意思的。
抢钱抢粮抢地盘
劫掠,是汉代开国人物中最主要的致富方式。
《投名状》里金城武演的姜舞阳有句台词说的好,“抢粮抢钱抢地盘!”从村子里出来的纯朴农民工就是在这一原始驱动力的作用下,勇敢成为敢死队,打舒城、打苏州的。
《投名状》演的是晚清的故事,呵呵,可这“抢钱抢粮抢地盘”的剧本可是老剧本了,二千年历史中经常上演、公映,每次剧情大体相同,只是时间、地点、人物换换而已。
《史记》、《汉书》里有多条这种战争抢掠的记载,“项羽为人剽悍祸贼,尝攻襄城,襄城无噍类”,“噍类”是指能吃东西的动物,一般引申指活物,看看这句话,意思是项羽破城之后,城中不留活物,屠城啊,那城中的金银细软自然也就掠夺一空了。
项羽如此,刘邦同样如此,《史记》记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刘邦在本次军事行动之前,还专门强调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这是占领秦国首都,大家要注意形象、要注意长期效应,最后就这实际效果——“诸将争走分之”。
汉军的开国名将中,曹参在造反前,和萧何一样不过秦朝的一个小吏;樊哙在造反前,不过沛县的一个屠夫;卢绾和刘邦是发小,一个胡同的,铁磁,卢、刘两家经济实力相差不多;周勃在造反前,是个葬礼上的吹鼓手;灌婴在造反前,是个卖布的商贩。
灭秦战役中、楚汉争霸前,韩信还没入伙呢,但曹参、周勃、卢绾、樊哙、灌婴一干悍将,怕都没少发战争财、死人财。战争劫掠是人类财富的主要转移、积累方式啊,可惜一般草民都是被劫掠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将功成,那金山银海那就是刀山剑海、尸山血海啊。几场仗打下来,将军、将士们都逐渐跨入了先富裕的人群啊。
韩信也是靠这条道路致富的,众多周知,韩信家里穷得厉害,这哥们还不务正业,不考公务员、不做个体户,天天背把剑胡混,连饭都吃不上。有一洗衣服的大妈看他可怜,周济过他。等韩信功成名就后,给这个大妈“赐千金”,这千金哪里来的?这种个人报恩行为,会走公款账目吗?怕是够呛,就算汉军账目不明,也不能这样玩“机要费案”啊,那大妈也出具不了发票,这点阿扁、英九他们都有体会,哈哈。这千金要是来自韩信个人腰包,呵呵,可以想一下,从军前还是一个穷小子,连饭都吃不上,不过几年光景,出手?
魔族强势,在人类即将被灭绝之时,六大圣殿崛起,带领着人类守住最后的领土。一名少年,为救母加入骑士圣殿,奇迹诡计,不断在他身上上演。在这人类六大圣殿与魔族七十二柱魔神相互倾轧的世界,他能否登上象征着骑...
前世孤苦一生,今世重生成兽,为何上天总是这样的捉弄!为何上天总是那样的不公!他不服,不服那命运的不公。自创妖修之法,将魔狮一族发展成为能够抗衡巨龙的麒麟一族,成就一代麒麟圣祖的威名。...
一个一无是处的,被认为是废物和白痴家伙,把灵魂卖给了恶魔,能换取到什么?美色?力量?财富?权力? 颠覆这世界的所有规则吧,让我们遵寻着恶魔的轨迹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个小千世界狂热迷恋修行的少年获得大千世界半神的神格,人生从这一刻改变,跳出法则之外,逆天顺天,尽在掌握!...
少年附身韦小宝,和康熙做兄弟,唬弄皇帝有一手绝色美女尽收,色遍天下无敌手!睿智独立,诱惑惊艳的蓝色妖姬苏荃花中带刺刺中有花的火红玫瑰方怡温柔清新纯洁可人的水仙花沐剑屏空谷幽香,善解人意的解语花双儿倾国倾城,美丽绝伦的花中之王牡丹阿珂诱惑惊艳美艳毒辣的罂粟花建宁空灵纯洁娇艳精怪的山涧兰花曾柔...
师父死了,留下美艳师娘,一堆的人打主意,李福根要怎么才能保住师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