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崇祯除掉魏忠贤,如果说对王朝有益的话,更多的是道德风气层面的。既然那个时代人们的标准,以太监当权为纲纪的败坏、道德的沦丧,那像老魏这样连生祠都建了让人拜的太监,打倒他岂不大快人心。为振奋民心、改进政风开了好头,为崇祯大展拳脚迈出了好步。
何况咱崇祯皇帝又是个理想远大、目标坚定之人,一心要做那重振大明的中兴之主,思想品质作风也更有一代明君之范。即位一十七年,事必躬亲,苦撑大局,戒奢求俭,励精图治,宵衣旰食,呕心沥血,就连帝王最易犯的声色之病,也与他根本沾不上边。那个日后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绝代佳人陈圆圆,一开始也是被外戚从江南弄来献给他的,但他忧劳国事,无心于此,方才作罢。
至于崇祯是否最勤政的帝王,不好说,起码有明一代,能与他比肩的也只有他的老祖宗朱元璋了;什么嘉靖、万历、天启们,天地之别也。有说他一天只睡两个小时,虽是夸张了点,但年年天天鸡鸣而起,深夜不寐,全身心放在工作上,以至少年白发已鬓肩,史上又有几个帝王能做到?
还有人家的极端俭朴,穿破衣,用旧具,可不是生性吝啬;人家的不近声色,罢宴乐,离娇娘,可不是生理不正常。那可全都是为了大明的社稷江山啊。想那万历要有崇祯三分之一的精神,大明岂会在他手上衰落?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能把勤政、俭朴、禁色,还有严谨集于一身,华夏史上历代帝王中,崇祯是惟一一个的;加之最后的结局,怎不让后人对他再多一份同情与好感呢。
只不过想干好与能干好是两码事,干得努力与干得出色也不能混为一谈,岂能以有追求有奋斗,就抵消了没干好的责任?同情不能代替反思,好感不能放弃检讨。对崇祯这样的国之领袖,仅有态度、精神、拼搏等还远远不够,关键要看能力!特别是时势危艰中驾控复杂大局的能力!
txt小说上传分享
形势不愁战略忧
其实说到时势危艰,崇祯刚继位时并非如此,以后才逐渐形成。前文说过,帝国败亡的原因再多,归纳于最终的表现形式不外乎三种: 外患、内乱及两者相兼。当时帝国内部这样那样的问题确实不少,但从以后发展的态势看,惟一导致败亡的事件就是于天启、崇祯交替之年(1627)爆发的陕西民众起义。虽然起初规模并不大,又局促于黄土高坡西北的一块穷乡僻壤,好像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帝国自创建尤其近百年来,民变、兵变发生也不是一件、两件了,高层们是有那个承受能力的,何况其他地方还是较安定的呢。心脏之地京畿、最大财赋基地江南、兵家必争之地中原等,都没什么大问题嘛,怕它什么?就像群臣们一样,崇祯并没有太在意,他的目光更多放在另一个地方——辽东,那里有个最强劲最危险的敌人——后金。
萨尔浒大战以来,大明接连经历了三年的大溃败,在强敌面前不堪一击,辽东稀里哗啦便丢掉了,辽西本来也是拿不住的,隐然有崩盘的迹象。经过几年辽事的锤炼,明之防御能力有了一个大提升,山海关外也逐步构建起了比较完备的宁锦防线,后金再欲砍瓜切菜般打过来已不可能了。宁远、宁锦两次大战就很好地证明,明军打野战硬碰硬仍有点菜,凭坚城用大炮没问题。穿过河西走廊,再破山海关?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啦!
只要长城北边的蒙古人还能保持民族最后的独立与尊严,那后金也不可能撇开山海关这条防线,另辟蹊径进入中原的。当时来看,蒙古人还能守得住底线,可以对他们有所期待(没想到变数会来得那么快)。如此,帝国还怕什么呢?两宋的悲剧应该不会重演了,何况强敌根本就没有这个打算呢!
前文已经提过,后金哪想过亡明,不要说中原了,就是辽西直到山海关之地,努尔哈赤也没想过要呀!搞定了都想主动放弃呢。广宁战(1622)后双方能进入一个战略相持阶段,明军也有机会弄条宁锦防线,关键就在于此。努尔哈赤已经很满足于占领辽东,无意再继续下去,也想与大明议和,而皇太极更是如此,还始终不渝呢。
可大明“太不好说话”了,曾正告努尔哈赤:“当乞降,降则还我辽东土地、人民及诸叛臣,乃题请,不则惟有剿耳。揭达阁部不敢闻,乃奴中叛臣阻之,事遂寝。”(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这样的条件,后金自然不会答应了,叛降过去的明人乘机百般阻止,最后作罢。新任大汗皇太极与袁崇焕天启年间议和未成,也是明廷不同意,根子还是在辽东上面。
看看,大明要是能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正视辽东已被人家牢固占领、军事上更远逊对手的现实,不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后金不是愿意和吗?好啊!跟他们谈,即便暂时受点委屈,有什么关系?卧薪尝胆,以后再让人家加倍奉还就是了。先争取时间,集中精力办好自家的事,有好多问题要解决呢,想中兴大明,不解决可不行呀。
陕西不是有民众起义吗?虽然还不算很严重,但绝不能小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实当全力为之。要是与后金和议签了,帝国最精锐的关宁铁骑也能调过来,他们还能像事实上那样走向山西,走向中原,乃至走向全国?当然平息之后,是要好好找一下问题症结之所在,老百姓是最听话的,不到走投无路,谁会扯反旗?
攘外必先安内,崇祯你还年轻得很,有的是时间,把国家整得上个台阶后,再来收拾东北局势也不迟啊。大明毕竟是一个规模宏大又具有历史底蕴的大帝国,虽然走了下坡路,比起后金(清),疆域、人口、经济、文化与科技等综合考量,仍是超重量级,东亚第一,世界一强,关键是军队战斗力不行。
后金呢?实非蒙古那样纯游牧,也是建寨而居的,也有农业的,夺了辽东后,除经济文化落后一点,前期武力保持冷兵器时代北方游牧渔猎民族惯有的强劲外,国家模式还是向定居民族渐趋靠拢的。这样就好办了,国家建设久了,定居持久了,满洲战斗力自然会减弱(定居民族通病也),综合国力上的劣势便会逐渐暴露,而明超级帝国的优势,则会渐渐显现,此消彼长,反差就大了。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大明科技特别军事科技发展,比西欧慢了点,当时却也处在告别冷兵器时代的前夜,即位时年仅十七岁的崇祯如果坚持干个三四十年(不为过吧),更美的话,把儿子培养得正常些,再干个二三十年(也不为过吧),无论是走向定居但不可避免落后的女真,还是像蒙古这样纯游牧的民族,基本上都不是对手了。
1696年游牧枭雄噶尔丹面对先进火炮的溃败,接过华夏衣钵的大清十八世纪东方无敌,都证明了这一点。尤其要提及的是,晚明帝王对于西方的先进科技(见《大帝卷?杂谈篇》),都是胸怀博大、热情欢迎的,万历如此,崇祯更是如此。只要时间够,明代自力更生与学习西方相结合,科技尤其军事科技的发展必将势不可挡也。
稍一细看,那时大明何曾危在旦夕?崇祯完全有力挽狂澜甚至中兴的可能。基于此,就算万历、魏忠贤们罪责再多,也非扒皮去骨型的,这大明兴亡的担子,还是由崇祯来主挑合适些。兴,伟大帝王;亡,首席罪人也。
只是世上的事,特别是国家兴亡的大事,哪有这么简单,一阵眼花缭乱之后,短短几年,局势便面目全非了。有诸多客观因素,但主观上产生的大问题也是极端影响全局的。原来崇祯哪里甘心故土丧失哟,又哪里会做到攘外先安内?结果怎么样?败亡的第三种表现形式,最后摧垮了这个庞大的帝国!
想想崇祯这辈子还真对不起一个人,他至死都没想过要灭你,还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你机会,可你就是不领情,让人家有啥子办法嘛。其实这个人
一个现代人,来到了古代,哇噻,美女如云呀,一个一个都要到手,战争阴谋铁血一揽众美,逍遥自来快乐似神仙本书集铁血与情感于一身为三国类中佳品。...
生长于孤儿院的少年刘翰和几女探险时偶得怪果奇蛇致使身体发生异变与众女合体并习得绝世武功和高超的医术为救人与本地黑帮发生冲突得贵人相助将其剿灭因而得罪日本黑道。参加中学生风采大赛获得保送大学机会。上大学时接受军方秘训后又有日本黑龙会追杀其消灭全部杀手后又参加了央视的星光大道和青歌大赛并取得非凡成绩。即赴台探亲帮助马当选总统世界巡演时与东突遭遇和达赖辩论发现超市支持藏独向世界揭露日本称霸全球的野心为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在颁奖仪式上其却拒绝领奖主人公奇遇不断出现艳遇连绵不...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个小千世界狂热迷恋修行的少年获得大千世界半神的神格,人生从这一刻改变,跳出法则之外,逆天顺天,尽在掌握!...
书名?阅女无限??呵呵,广大银民,请看清楚哦。吴县,这个二十岁的青涩小子,进城上学,居然一不留神,取悦于众多美女,在众女的帮助下,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且看主角如何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吴县的悦女事业中去。蹩脚的猪脚,由一个初哥,逐渐成为花丛高手。...
唐门外门弟子唐三,因偷学内门绝学为唐门所不容,跳崖明志时却发现没有死,反而以另外一个身份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属于武魂的世界,名叫斗罗大陆。这里没有魔法,没有斗气,没有武术,却有神奇的武魂。这里的每个人,在自己六岁的时候,都会在武魂殿中令武魂觉醒。武魂有动物,有植物,有器物,武魂可以辅助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其中一些特别出色的武魂却可以用来修炼并进行战斗,这个职业,是斗罗大陆上最为强大也是最荣耀的职业魂师 当唐门暗器来到斗罗大陆,当唐三武魂觉醒,他能否在这片武魂的世界再铸唐门的辉煌?他能否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神...
张湖畔,张三丰最出色的弟子,百年进入元婴期境界的修真奇才。他是张三丰飞升后张三丰所有仙器,灵药,甚至玄武大帝修炼仙境的唯一继承者,也是武当派最高者。在张三丰飞升后,奉师命下山修行。大学生,酒吧服务员,普通工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总是有丰富多彩的人生,不同的遭遇,动人的感情,总是让人沉醉不已。武林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