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台不久,就颁下敕书,任命术士郑普思为秘书监,道士叶静能为国子祭酒。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担任秘书监的可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魏徵,而当国子祭酒的则是饱读诗书的学者孔颖达。到了唐中宗李显这儿,秘书监和国子祭酒降格了,居然被邪门歪道所把持!更可笑的是胡僧慧范,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在二张兄弟当政之时就红透半边天;现在二张服诛,李显却说他也参与了*二张,论功行赏,应该加阶为银青光禄大夫,赐爵上庸县公!有了皇帝撑腰,慧范便大摇大摆地出入宫掖,而李显反倒小心翼翼地去他家微服私访,真是颠倒乾坤!李显为什么这么做啊?其实是因为他需要舆论支持。唐朝宗教气氛浓厚,这些左道之人手里都掌握着不少社会资源,李显岂能放着这样的力量而不用?想当初武则天当皇帝时,不是也需要这些人造社会舆论吗?
最后一件需要做的事,便是推尊武则天,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高武则天的地位。大家可能觉得奇怪,武则天不是他推翻的吗?不破不立,按道理,他应该贬抵武则天才能突出自己的英明正确啊!怎么还会使劲儿提高武则天的地位呢?其实,李显推尊武则天,那叫做“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李显是想通过证明武则天的合法性来证明自己太子身份的合法性,再通过太子身份的合法性推理出自己当皇帝的合法性。换言之,他只有证明武周政权是完全合理合法的,才能够说明武则天立他当太子是符合礼法的,进而再证明他由太子晋升为皇帝也是顺理成章的。既然要推尊武则天,那就得贬低神龙政变,淡化神龙政变的意义。所以,这个时候的李显忽然患上了失忆症,决口不提自己的逼宫往事,而且摇身一变,成了孝顺的小白兔乖乖。他还营造出这样一番景象:我因为受到了皇帝母亲的器重和赏识,所以才遵从母命,接受禅让,荣登大宝。既然是禅让嘛,所以不仅我是皇帝,母亲也继续是皇帝,而且不是一般的皇帝,而是“则天大圣皇帝”。其实,李显淡化神龙政变除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之外,还有一个用意,那就是打压一下因为政变而羽翼丰满的功臣势力。潜台词则是,你们以为搞了政变就有功吗?我李显根本不承认有什么政变!
李显这样做无非是想要加强皇权,使自己坐稳位子。这时候作为功臣应该怎么办呢?功臣如果知趣,就应该默念“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古训,赶紧功成身退,解甲归田,以避可能招致的杀身之祸。那么张柬之等人是不是这样做的呢?有句话叫做“身后有余忘缩手”,他们和古往今来的大多数功臣一样,贪恋权位,不忍放手。既然放不了手,那怎么才能巩固权力呢?
功臣们在这一时期主要做了与皇帝李显针锋相对的四件事。首先,他们上疏皇帝,希望韦皇后专居中宫,不要到外朝干预国政。接着,他们请求皇帝把以和尚慧范为首的左道之人统统杀掉。此外,还请求皇帝降低武家人的官爵,抑制他们的势力,以防武家东山再起。最后一件事,功臣们使劲提拔自己的亲信。比如桓彦范,他一上台就谎称自己的大舅子赵履温也参与了神龙政变谋划,要求论功行赏。这简直把李显给气坏了。赵履温当时担任易州刺史,这大老远的,怎么可能谋划政变?这不明摆着撒谎吗?可是迫于功臣们的压力,他也只好把赵履温调到中央,官封司农少卿。赵履温这人不傻,当然明白他能升官是谁的功劳,所以马上投桃报李,买了两个绝色的婢女送给桓彦范。那么,功臣们这样做对不对呢?当然不对,而且简直是大错特错。这实际上是无视长孙无忌加上官仪的前车之鉴了。当初,长孙无忌结党营私,而且还想杀人立威;上官仪则让皇帝别信任皇后,信任自己,最后两个人不都没有好下场吗?居功自傲、目无主上,这对于臣子来说已经很危险,对于功臣来说就更加危险。正所谓功高震主,会让皇帝觉得受制于人。彼此身份变了,关系也就变了。打江山的伙伴一下子变成了巩固江山的障碍,当年温良恭俭让的二太子也就变成了冷酷无情的皇帝。可是尽管李显想要打击功臣,可他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啊,怎么办呢?有道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必须先解决的一个问题。该是李显寻找朋友的时候了。
谁是朋友呢?相王和太平公主是不是呢?他们不是。因为他们也是立功之人,同样存在震主之嫌。另外,相王李旦当年也做过皇帝,在武则天时期还当了十几年的皇嗣,其实资格比李显还老。如果说几个大臣是让李显觉得自己不像个皇帝的人,那么相王李旦就是一个实实在在让李显觉得自己有可能当不成皇帝的人。因此,对于这两个人,只能防范,不能利用。那还能依靠谁呢?
这时候,一支势力浮现在唐中宗李显的脑海之中——武家。有没有可能把武家当做朋友呢?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呢?首先,武家和功臣集团的关系不好,功臣们整天撺掇中宗李显清除武家的势力,而武家兄弟对他们也早已恨之入骨。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其次,经过武则天一朝的培养,武家的羽翼已经很丰满,而且在神龙政变中毫发无伤,因此有能力抗衡功臣集团。同时,武家和李显还是儿女亲家。武则天晚年不是想要让李武两家精诚团结吗?李显的女儿永泰公主就嫁给了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虽然这两个孩子都死于非命,但姻亲关系并没有变。此外,武则天的死,使武家成为政治上的失意派,他们也正急着寻找新靠山。李武两家可以说是互相需要,完全可以合作。心动就要行动,李显坐不住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武氏重兴
既然决定和武家合作,共同打击功臣,李显就要开始积极拉拢武家人了。当时,武家的政治代表就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为了拉拢这个人,李显可是煞费苦心。他多方突破,使出了三个手段。
第一,亲自出马。神龙政变结束不久,唐中宗李显就几次来到武三思家微服私访,二人觥筹交错,大有相见不晚、相知恨晚的意思。李武两家的关系搞得比武则天在位的时候还要热络。
第二,夫人外交。李显的夫人外交是从上官婉儿开始的。上官婉儿什么时候成了夫人了?前面讲过,上官婉儿在武则天手下干活时就已参与朝政,只是当时并没有名分。后来,因为在神龙政变中立功,中宗即位后,就想给她一个名分。给什么名分呢?让她当宰相,这不合制度;让她当个宫廷女官吧,唐朝女官最高的品级也就是五品,级别太低。怎么办呢?李显干脆把她拜为三品的婕妤,成了自己的一个妾,这不就是夫人了吗?上官婉儿可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在武则天末年,她一方面归心李氏,参与政变;另一方面,则与武三思私通。她这么做无非是狡兔三窟,多为自己找一把保护伞。现在唐中宗想要拉拢武三思,马上就利用婉儿的这层关系了。有人可能就要问,自己的小老婆跟别人私通,唐中宗难道不嫉妒吗?他根本没有必要嫉妒,因为婉儿的婕妤身份只表明她的品级,并不代表真正意义上的婚姻关系。婉儿的真实身份还是一个高级女秘书,对唐中宗而言,顶多算是办公室情人,所以婉儿大可以继续和武三思私通。
不过,仅仅从婉儿这里入手来拉拢武三思,毕竟级别不够。于是,在唐中宗的授意下,上官婉儿又把武三思引荐给了韦皇后。韦皇后和武三思一见如故,马上成了一对好朋友,亲密程度甚至超过了上官婉儿。借助韦皇后的关系,武三思开始频频入宫。据《资治通鉴》记载,韦皇后与武三思一起下棋、打双陆,唐中宗李显就站在旁边拿着筹码算输赢。韦皇后跟武三思交往频繁,外界不明就里,一时间议论纷纷,说武三思和皇后*,许多大臣甚至公开上书,要求皇帝调查严惩。对于提出如此请求的大臣,唐中宗李显一律严惩不贷。这样的行径让传统史学家非常郁闷,两《唐书》与《资治通鉴》都认为中宗特别窝囊,被皇后戴了绿帽子。其实,唐中宗一点都不窝囊,因为整件事情都是在他的授意下进行的,他知道韦皇后和武三思经营的不是爱情,而是他们共同的事业。
第三,结成儿女亲家。联姻是中国古代政治结盟的一种主要方式,当年,永泰公主不就嫁给了武承嗣的儿子吗?现在要想拉拢武三思,公主可是一种宝贵的政治资源。可是,时光不等人,到了李显想到用女儿去联姻的时候,,李显的所有女儿都已经出嫁了。这怎么办呢?有武则天让太平公主改嫁的先例,这点事难不倒李显。神龙元年,李显的两个女儿先后离婚,其中,中宗和韦皇后生的安乐公主改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另一个女儿新都公主也改嫁给了武三思的侄子武延晖。
经过这样一番感情攻略,唐中宗和武氏马上亲如一家,武三思官拜司空,当了宰相。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也跟着沾光,官拜司徒,晋爵定王。为了给武氏一族的加官晋爵找理由,唐中宗甚至颁布诏令,说武三思和武攸暨也参与了神龙政变,把他们和张柬之等人一起算作立功之人,赐给他们丹书铁券。这丹书铁券能够保证他们只要不犯谋反罪,其他的死刑都可以赦免十次,不予追究。
皇帝这么提拔武家的人,朝廷里的野心家马上就看出门道来了,纷纷改换门庭,依附到武三思身边来。那些趋炎附势之徒究竟会怎样攀附呢?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与崔湜有关。崔湜这个人我们以后还要反复提到。他是当时的一个活跃人物,也是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本来与几个政变功臣是一伙的。当时功臣们和武三思正势不两立,敬晖觉得崔湜机灵,就派他到武三思身边卧底,打探情报。崔湜倒是足够机灵,可是却没什么政治节操,一看皇帝亲近武家,疏远功臣,都不做任何心理挣扎就反水了,把他所掌握的功臣情况统统向武三思报告。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内部情报太珍贵了,崔湜立此大功,便一下子成了武三思的心腹爱将与得力高参。
第二个例子说的是郑愔的事。郑愔本来是二张余党,神龙政变后,二张党羽纷纷贬官,郑愔也被贬到了南方。在南方,天高皇帝远,没有政治前途啊,郑愔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心有不甘,就趁人不备,偷偷跑回了洛阳。他一回到洛阳,先去拜访武三思。见到武三思,郑愔既不行礼,也不叙旧,忽然大嘴一咧,号啕大哭起来,哭得肝肠寸断,死去活来。武三思不明就里,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正要劝劝呢,谁知郑愔忽然又笑了起来,笑得手舞足蹈,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这可把武三思给吓坏了,对郑愔说:“老兄,你不是精神病发作了吧?”谁知郑愔马上换了一副严肃面孔,说:“非也。我开始见到大王您哭,是因为我可怜您就要被杀,且九族不保啊。那后来为什么又笑了呢?我是替您高兴,恭喜您终于得到我郑愔这么一个高人指点啊。大王您想一想,皇帝现在虽然器重您,但是那五个大功臣可是恨透了您呀。他们五个都是宰相,又胆略过人,废掉则天皇帝都易如反掌。大王您觉得自己比则天皇帝如何?难道您还不知道害怕吗?难道不想听我说说怎样才能除掉这五个人吗?”武三思哪里经得住郑愔这般忽悠,一听大为震撼,马上把郑愔安排到自己身边,任命他为自己的高参。看到崔湜和郑愔跟随武三思之后都升了官,好多官员也就认准了武三思这条终南捷径,纷纷巴结,其中有五个人巴结得太露骨了,别人都管他们叫“五狗”。
这一时期,武氏一族既有皇帝信任,又有百官巴结,自己还身居高位,日子过得比在武则天时期还滋润。与此同时,中宗李显推尊武则天的举措也颇有成效,武则天的地位扶摇直上,之前她改的那些文字,不是都被废除不用了吗?此时又重新开始使用。而神龙政变也被一笔抹杀,甚至连“李唐中兴”这样的话都说不得,一说就都成政治错误了,儿子接母亲的班哪能叫中兴啊,于是中宗规定,顶多只能叫“龙兴”。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明哲保身
这样一来,因为神龙政变后复杂的形势,整个中宗政坛显得相当诡异。本来随着武则天倒台,武家势力应该诼渐萎缩才对,怎想到在新形势下反而重新高涨,不断增强。中宗想要借助武家的力量,打击功臣的态势相当明显。那么在如此波诡云谲的局势下,太平公主在干什么呢?那时,无论是太平公主还是相王,都觉得寒意凛凛。三兄妹共同打江山的时代过去了,想在这个江山之中分一杯羹,似乎并不容易。在外人看来,中宗给了太平公主很高的地位与待遇,但对形势她是心知肚明的,很清楚自己也遭受猜忌。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形下,如何才能明哲保 身呢?
此时,太平公主不慌不急,运筹帷幄,颇有谋略地做了三件事。她首先要做的便是韬光养晦。这就是在前面提到的那一幕。神龙二年,太平公主与庙里的和尚争夺水碾,有的法官慑于她的公主地位,想要判给她;也有的法官非要主持公道,一定要判给和尚。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最后水碾还是判给了寺院。太平公主为什么要与和尚争水碾啊?这其中自有玄机。原来,这是她自导自演的一出好戏。这出戏一上演,就实现了两个目的,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她成功地制造了这么一种假象,即让中宗觉得,太平公主就是这么一个胸无大志的人,只认识钱,而且还特别贪婪,给多少都填不满她的贪欲。对于皇帝来说,功臣爱钱远比爱权更让人放心,看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就知道了。另一方面,她还给中宗这么一个错觉,那就是她根本没有势力,连一个水碾都搞不定,官员都不买她的账,因此,她肯定兴不起什么风浪。这就叫韬光养晦。
太平公主做的第二件事是延揽人才。唐中宗不是给了太平公主很多钱吗?钱是不是好东西,关键看怎么用。太平公主怎么用这笔钱的呢?她拿这些钱去结交士大夫了。当时的士大夫和现在的知识分子一样,一般都比较穷,太平公主非常体恤他们,经常给他们赞助费,简直就像《水浒传》里的及时雨宋公明。这样一来,许多士大夫都成了她的铁杆“粉丝”了,按照当时的说法,叫做“远近翕然响之”。太平公主这一番举动非常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一下就显出了她的政治素质,比中宗李显和武三思都强多了。李显虽然经过二十年的磨炼,但是和第一次当皇帝相比,并没有多少进步,一上来还是先提拔老婆,再提拔手下,这样做怎么能让天下归心呢?而武三思就更差了。当时不是好多人巴结他吗?他一得意,说出了一句名言:“我不知代间何者谓之善人,何者谓之恶人;但于我善者则为善人,于我恶者则为恶人耳。”(《资治通鉴》卷二〇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不知道天下人管什么叫好人,管什么叫坏人。反正我觉得,只要跟我好的就是好人,不跟我好的那就是坏人。这可不是一个政治家应该说的话呀,只认利益,不别善恶,这样的价值选择标准注定他们的路走不长远。
太平公主做的第三件事是联合相王。武则天时期,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都生活在武则天身边,两人的关系本来就比较深。神龙政变中,他俩又一起立功,更是被划入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个小千世界狂热迷恋修行的少年获得大千世界半神的神格,人生从这一刻改变,跳出法则之外,逆天顺天,尽在掌握!...
一个一无是处的,被认为是废物和白痴家伙,把灵魂卖给了恶魔,能换取到什么?美色?力量?财富?权力? 颠覆这世界的所有规则吧,让我们遵寻着恶魔的轨迹 ...
师父死了,留下美艳师娘,一堆的人打主意,李福根要怎么才能保住师娘呢?...
地球少年江云卷入了一个神秘的超凡世界之中,获得了超凡之力,并且开始在地球以及一个个超凡世界,开启了自己追逐巅峰的超凡旅程。(ps已经完本异世之虫族无敌神卡神魔系统神魔无双机械神皇)...
前世孤苦一生,今世重生成兽,为何上天总是这样的捉弄!为何上天总是那样的不公!他不服,不服那命运的不公。自创妖修之法,将魔狮一族发展成为能够抗衡巨龙的麒麟一族,成就一代麒麟圣祖的威名。...
神墓动画第二季,8月10日起每周六1000,优酷全网独播一个死去万载岁月的平凡青年从远古神墓中复活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