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有一天晚饭后,张乃凤来到二伯父处,发现屋子里气氛很沉闷。只见民国老人张溥泉(张继)两只手背在身后,一边皱着眉头低着头,一边围着饭桌来回踱步,嘴里愤愤地说:“要亡党了!要亡党了!”过了一些时间,张溥泉先生回自己房间休息了,张乃凤就问他二伯:“为什么说要亡党了呢?”张静江叹了一口气说:“咳,国民党抢官,抢房子,还要抢人家的老婆!”张乃凤问:“那么,为什么不制裁他们呢?”张静江说:“都是陈果夫、陈立夫他们包庇的!”说这话时,他把“陈”字说得特别重,可知他内心跟张溥泉一样,是非常气愤的。
可是一旦陈立夫到招待所来看他,并且满脸春风地操着一口湖州口音,跟张乃凤一样叫他“义伯伯”(湖州方言把“二”读为“义”,张静江行二,所以侄子们称其“义伯伯”)的时候,张静江火气又没有了,并不当面教训他“要亡党了”的事情。他知道陈立夫是来取悦他,对陈并不亲热,但是也没有当面发火,可知他们已经有些面和心不和了。这也许是张静江为官的一惯做法,只要不是天大的事情,即便心中有看法,也不愿跟人家当面冲突。老派人是极其看重面子的。4
了解了这些背景,就会明白当时南浔镇政府的苦心了。陈立夫的确是有资格在张家的门额上题字的。这处高墙深院也跟张石铭故居一样,1975年成了上海茶叶公司的仓库,改革开放后,南浔镇政府花巨资再买回来,重新整修配备后对游客开放。现在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一处中西合璧的大宅院
初进尊德堂,感觉好像跟一般的江南豪宅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幽深阴暗的正厅高敞肃穆,红木桌椅被抹得锃亮,墙上挂着嵌有天然大理石图案的红木挂屏,堂上正中高悬着甲午状元张謇题写的匾额“尊德堂”,下面是一幅中堂和一副对联,两侧有大红灯笼高高挂。正厅的后面是二厅,那是一处二层的住宅楼,三开间,中间底层是会客厅,两边有厢房;再后面是第三进,也是三开间的住宅楼,底层的中间也是客堂间。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3。尊德堂的海派风度(3)
与众不同的是,尊德堂正厅上挂的对联是孙中山先生为张静江亲笔书写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聊聊数字,既概括了张家的气势、地位和影响,也道出了张静江侠客般的个性和对于国民革命不可替代的贡献——一个家族与一代名人,一个家族与一段历史,就在这座豪门深院里静静地融合。
然而人们现在看到的尊德堂远不是当年的尊德堂,目前的尊德堂大概只是当年的110。当年这处大宅院,共有四个部分:老宅院、新宅院、后院和花园(亦称东园或张园,又称绿绕山庄)。现在人们看到的只是当初老宅院的主体部分,而绝大部分的建筑在历史的烟云中已经化为乌有,有的仅仅留下了遗迹。
张静江的侄子张乃凤先生在2004年撰写的《读随笔》一书中,有《六十年后看尊德堂老宅平面图》一文,那年他老人家100岁了,还清楚地记得许多当年的事情,既写了文,又绘了图,详叙了张家老宅的整个布局和各房的居住情况,令人眼界大开。
原先在老宅院东侧还有一处新宅院,那是一处比老宅院更大的三进大宅。老宅院只是在二进和三进有两层楼,而新宅院则是三楼三底两厢房的三进大院,实用面积远远超过老宅院,而且老太爷张宝善后来就住在新宅院。那是张家于辛亥革命之后,人口鼎盛之时,买下东侧邻居家的旧房和空地建造的。张宝善住最南边的一进,中间一进给他的六儿张久香一家住,第三进住的是他最小的儿子张镜芙。张宝善搬到新宅院后,原先的老宅院就由他的四儿张墨耕一家居住。另外,大儿张弁群、三儿张澹如、五儿张让之三家也都仍住在老宅院。
只有老二张静江非常特殊,他既不住老宅院,也不住新宅院,而是住在老宅院后院里的一栋洋房里。这栋洋房与中国传统的老式住宅完全两样,是建筑在高出地面足有一米高的地基上的两层楼房,楼前还有一条带顶棚的走廊缓缓伸出,是整栋房子对外的出口,前可通花圃、菜圃、老宅院,后可通花园、树林、荷花池。公平地说来,这是整个张家大宅院中最好的方位,好像建筑在河边的花树之中。张静江一家在他1902年去法国之前就住在这儿了,不知是老太爷对这位二公子特别宠爱呢,还是他的性格原本就不大合群?
这处大宅院的纵深还有许多颇具“洋味儿”的地方,如在张静江住的洋楼的东部,有一片用灌木丛围起来的大草地,那些灌木高约一米,宽不到一米,被修剪成平顶,四角留出空隙,方便进出,就像现在西式花园里的几何形植物图案一样。这片草地又可当做一个网球场,中间可以立柱、拉网。青年时期的张乃凤,就是在这里跟他的父亲张墨耕学会了打网球,并能够跟父亲对打。据他回忆,张静江的四小姐张荔英来南浔时(也许就是护送她母亲姚蕙的灵柩回乡那次),也曾跟他在此打过网球。打球的规则和现在的网球比赛一样,只是那时还没有用双手握球拍的打法。
这片草地的东部和北部是一片偌大的荷花池,荷花池上有九曲桥。桥上绾着一座六角亭。那亭子伸出的九曲桥,一边连着“张家大陆”,另一头连着“庞家大陆”,因为荷花池东部的领土就是张宝善的夫人庞太夫人娘家的宜园了。
在荷花池的南部岸边,还缀着一方透明的水阁,实际上就是一个有一半面积凌空在水面上的方形凉亭。这个水阁似乎是张家的艺术之宫。20世纪初,老太爷张宝善常来水阁听留声机,那时的留声机是手摇式的,有很大的喇叭和很大的唱片,这在江南水乡绝对是新鲜洋玩意儿。张静江来南浔住的时候,则喜欢在水阁里写字画画,那时张乃凤只有十几岁,常在旁边看他画画和写字,张静江就时常派派他用场,如差他到街上买宣纸、白绫或是上矾等等。5
至于老宅院里的生活,也充满了中西合璧的气息,既有佛堂、藏书室、麻将桌,也有电话、水塔、台球桌。他们的电话是自成系统的,全宅院所有的厅堂和房间都早就通了电话,所以无论是老宅、新宅还是洋楼,相隔虽远,呼应起来却很方便。水塔也是自家的水塔,供全尊德堂内所有的水龙头用水。台球桌则设在后院的一座房间里,与牌桌共存一室,一中一西,各取所需,倒也公平。
3。尊德堂的海派风度(4)
关于那个佛堂,张乃凤有一段略带神秘色彩的文字描述,他说:“后院的西北角向北有走廊,转向东有小门,可进入一个厅堂,那是一个佛堂,是专供我祖母庞太夫人拜佛念经用的。1920年时我祖母已经去世,这里已无佛像,仅剩有一间空厅。这空厅东边的厢房我父亲曾做书房用,后室如何我未进去过。我之所以对这间空厅有挺深的印象,是因为里面保留了我祖母的脚印。那是距离北墙三四米处的两个下陷约有两三公分的脚印,据说是庞太夫人常年拜佛诵经所踩出来的脚印,脚尖和脚跟形状都很真实,是一双缠足的小脚。我每次经过都不敢接近。”
关于张家人信佛,张乃凤在文中还提到杭州的昭庆寺,他生下来三个月他母亲就抱他去昭庆寺,住在一个大殿里。那个大殿是他祖母庞太夫人(张宝善的元配夫人)捐建的。现在从张家的女婿、著名人士赵曾珏(张家东号大房张乃怡的丈夫)撰写的纪念张静江百年诞辰的文章中又可获知,笃信佛教在张家素有传统,杭州栖霞山麓的昭庆寺原本就是张家老太爷张颂贤捐建的,他在家里戒杀生,“富而能仁,周恤贫困,乐善好施”,因此那昭庆寺中有一个放生池就顺理成章了。6
……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尊德堂只剩下老宅院了。新宅院和后院以及张静江一家住过的洋楼,全都在1938年日本鬼子侵入南浔时,一把火烧掉了。荷花池也渐渐荒废,现在成了一片沼泽地。张乃凤在20世纪60年代初,利用出差的机会曾回家乡看过。老宅成了工厂和仓库,自然是进不去了,只能绕到荷花池最北部的石拱桥上往南眺望。那时看到九曲桥和湖心亭还在,只是破败不堪,桥上铺的石板有的已经脱落,掉入池内。从1960年代初至今一晃又是四十多年过去了,桥上的那些石板也该掉光了,现在能看到的只是一人多高的芦苇。
?
魔族强势,在人类即将被灭绝之时,六大圣殿崛起,带领着人类守住最后的领土。一名少年,为救母加入骑士圣殿,奇迹诡计,不断在他身上上演。在这人类六大圣殿与魔族七十二柱魔神相互倾轧的世界,他能否登上象征着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个小千世界狂热迷恋修行的少年获得大千世界半神的神格,人生从这一刻改变,跳出法则之外,逆天顺天,尽在掌握!...
书名?阅女无限??呵呵,广大银民,请看清楚哦。吴县,这个二十岁的青涩小子,进城上学,居然一不留神,取悦于众多美女,在众女的帮助下,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且看主角如何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吴县的悦女事业中去。蹩脚的猪脚,由一个初哥,逐渐成为花丛高手。...
成仙难,难于上青冥!修真难,没有法宝没有丹药没有威力巨大的符箓,没有强悍的天赋。但是自从有了位面商铺就不一样了,有了位面商铺一切都有了。什么,修真界最普通的洗髓丹在你那里是绝世神丹!什么,你们那个位面遍地都是各种精金矿物,精铁灰常便宜!前世走私军火的商人,今生在修真界同样要将商人当做自己终生的追求。我只是一个做生意的,修炼真仙大道只是我一个副业。成为位面商铺之主,横扫诸天万界。商铺在手,天下我有!...
师父死了,留下美艳师娘,一堆的人打主意,李福根要怎么才能保住师娘呢?...
两年前,僵尸面瘫男左莫被无空山掌门捡回了门派,失去记忆的他过着忙碌却充实的生活,一心想要赚晶石,一直在灵植上下苦功,终于如愿成为灵植夫,从不受待见的外门弟子跻身成为炙手可热的内门弟子。一个偶然的机会,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