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前,然后集体自刎倒在阵地上。正当吴军不知所措时,越军发动突然袭击,打败了吴军,吴王阖闾中箭受了重伤而死。
可是,眼前这场战争却使勾践很焦心。几天以前他探知阖闾的儿子夫差日夜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为父报仇。勾践立即召见大臣商议,对大臣说:“我听说是吴国要兴兵伐越。以我之计,我们不如先下手为强,一举击溃吴军”。文种大夫和范蠡(lí)大夫反对这样做。范蠡说:“战争是生命攸关的事情,现在时机不成熟,打起来会失利的。吴军这次来攻,报仇心切,早有准备,不如暂避锋芒,以后再战。”可是,勾践没有听从他们的劝谏,固执己见,仓促交战。结果越军在夫椒(今江苏太湖洞庭山)对阵时,被吴军打得大败,最后勾践只带着残兵败将五千人退至会稽山。他回忆着这些事,感到追悔莫及。
这时,范蠡来到勾践身旁。勾践对范蠡说:“现在我很后悔,当时如果听从你的意见,也不至于弄到这个地步。为了越国的利益,你说现在应该怎么办?”范蠡说:“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请文种大夫到吴国去议和,先以厚礼相赠,实在不行,就以身抵押。”勾践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只好派文种大夫出使吴国求和。
文种大夫到了吴营,恭恭敬敬地拜见了吴王夫差,他对吴王说:“现在越国已是兵败国破,勾践派我前来求和,他愿献上珍宝,并向大王称臣为奴。”文种的话当即遭到吴国大臣伍子胥的反对。伍子胥对吴王说:“不能答应!我们必须彻底灭掉越国才行!”
文种向勾践报告了出使的情况。勾践十分恼怒,准备杀妻焚室,同吴军拼一死战。文种婉言相劝并献计说:“我在吴国听说,吴国的大臣伯嚭(pǐ痞)是个贪财好色的人。假如我们给他一些好处,他就能在吴王面前为我们说好话。”于是勾践再次派文种去吴国,并把美女与珍宝献给了伯嚭。伯嚭得了好处,就带文种去见吴王,并替勾践讲情。最后,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准许越国求和,并下令撤军。
勾践按照双方的协议,偕同夫人在范蠡等几个近臣的陪同下,来到吴国作人质。他们天天侍奉吴王,处处安分守己,时时小心谨慎,为吴王打扫马厩,执鞭牵马,表现自己对吴王的一片耿耿忠心。整整三年时间,他们终于赢得了吴王的信任,被释放回国。
当勾践重返故土的时候,他的激动心情难以名状。三年来,他的雄心未泯,日夜想念的就是这块国土。这三年对勾践来说太重要了。三年的别离愁苦,使他变得刚毅沉静;三年的考验磨练,使他意志坚强;三年的臣仆生活,使他领略了冷暖痛苦;三年的奴隶处境,使他懂得了屈辱怨怒;三年的劳役待遇,也使他知道了体恤民情。
勾践回国后,首先宣布定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并召集群臣商议重建越国的方针。有的大夫主张加强内政,有的建议巩固国防,也有的要求改善人民生活。勾践都认真听取,仔细考虑。最后决定,由文种大夫主管内政,在越国大力发展生产力,鼓励生育,减轻刑罚,安抚百姓,逐步使越国达到人丁兴旺,国力充裕。他把军务委任给范蠡大夫,训练军队,加强战备。为了不忘亡国之苦,勾践还为自己安排了一个艰苦的环境,经常粗衣淡饭,又在屋子里挂上一只苦涩的猪胆,每次吃饭时先尝苦胆,进出坐卧时也常看看苦胆,以便激励自己要发愤图强。他同夫人一起亲自参加生产,夫人天天勤奋织帛,勾践经常从事耕作。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艰苦奋斗,越国逐渐由弱转强,百姓家有三年余粮,国家兵精粮足,物资充裕,实力大增。全国上下一致,盼望着早日从吴国的统治下摆脱出来。
这时,吴国却在走下坡路。夫差狂妄自大,连年用兵,总想凌驾于各个霸主之上。而且他又迷恋酒色,贪图享乐。夫差看到越国每年照旧进贡粮食、布帛,尤其是勾践把从苎萝山下找来的一个名叫夷光(西施)的美女送给了他,使他感到勾践对他仍是忠心不渝。因而当伍子胥向他提出忠告时,反而引起了他的憎恶。最后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宝剑,逼得伍子胥只好自杀。
公元前478年,越国发动了对吴国的战争,对阵于笠泽(今太湖东南),越军获胜。公元前475年,越军围困吴国都城姑苏(今江苏苏州),整整三年使吴国军民无衣无食,纷纷逃离。吴王夫差见自己已是山穷水尽了,忽然想起了前几天伯嚭曾经对他说过的话:“当年越王乞和存越,甚至不惜自身为奴,大圣何不仿效呢?‘于是就派人向越求和。勾践问各位大夫的意见。范蠡说:”我请大王不要忘记越国的经历。二十年来,我们日夜想念的是什么?世代争夺的是什么?艰苦奋斗图报的又是什么?我听说,老天爷给的东西,你不取就会造成灾难的,请大王好好考虑!“勾践接着说:”对,当年,老天爷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不取;如今,老天爷把吴国赐给了我们,我们岂能违抗天意而不取呢?请你转告吴王,我可以让他在甬东(今浙江舟山),当个百家人的君主“。
使臣向夫差回述了出使越国的经过。夫差绝望了,后悔了,随即拔剑而起,仰天长叹:“我实在没有脸面去见伍子胥啊!”说罢,伏剑自杀而死。称霸一时的吴国,最终被越所灭。此后,越国曾强盛一时,越、楚之间也有过激烈的争夺。到战国时期,越国逐渐衰弱了。在公元前306年,越国为楚国所灭。
俱往矣。吴、越两国历史上的名王,早已身名俱灭;他们用过的剑,在埋沉地下两千多年后又重见天日。根据春秋战国时期这段历史的推想,有人认为吴越二王剑可能是楚国的战利品;也有人认为可能是越、楚两国之间的餽(kuì)赠品。这个历史之谜留待将来考古学的新成就再去解答吧。
六、杏坛讲学
──教育家孔子
吕 涛
山东的曲阜,是闻名中外的文化古城,它是我国历史上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七十三岁。他的遗体葬在鲁国都城北边泗水旁,就是后来被称为“孔林”的地方。孔子去世的第二年,鲁国国君下令把孔子故居建为“岁时奉祀”的庙宇。以后历代统治者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同时扩展“孔庙”,到明清时达到现在的规模,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殿堂宏伟,古柏苍郁。
在孔庙主体院落大成门内,有一棵挺拔高耸的桧树。相传这是孔子亲手栽下的。据说孔子亲手植三棵桧树,死了两棵,只活了现在的这一棵。桧树北面的一座建筑,就是黄瓦朱柱、彩绘精致、小巧玲珑的杏坛。坛前有四棵杏树,相传这是孔子当年坐在坛上弦歌讲学、弟子读书的地方。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的祖先是春秋时宋国的贵族,曾祖因避宋国宫廷政变逃居各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孔子的父亲曾做过陬邑宰,属于贵族的下层“士”。
孔子的母亲姓颜,名叫征在,相传她结婚时才十七岁,而孔子的父亲已经七十岁了。他们希望得到一个儿子,曾到曲阜东南的尼丘山上去祷告过。后来生了孔子,就取名叫丘。有的记载则说是因为孔子生下来时,头顶上的骨头与众不同,四面高,中间低,所以取名叫丘。
孔子三岁时父亲就死了,十七岁时母亲也死了,所以孔子幼年时家里很贫困。后来他做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牛羊的小吏,他把账目算得清清楚楚,把牛羊养得很肥壮。
孔子青少年时期读书很用功。他曾说过:“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天才,而是好古敏求的人。”他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一年,鲁国太庙举行祭祀始祖周公的大典,请孔子担任助祭。他进入太庙以后,对于每一件事物,每一个细节,都不厌其详地虚心向人请教。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后来他精通“六艺”: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
孔子大约在三十岁时,开始收徒讲学。在我国教育史上,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活动四十多年,而且影响最深远的,当首推孔子。相传他有弟子三千人,得意门生七十二人。孔子虽然处于动荡不安的春秋末期,但他对事物的态度,是积极有为的。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教育是“有类”的,就是说,授受教育的权利,把持在少数贵族的手里。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进步口号。“有教无类”的提出,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框框,提高了私人讲学的地位,受教育的范围放宽了。这一风气的转变,是孔子对我国文化教育的一大贡献。孔子的学生只要献给“束脩”(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就可以随孔子读书。当时孔子的学生中,从地区说,有鲁国的颜渊、冉求,卫国的子夏、子贡,宋国的司马耕,吴国的子游,楚国的公孙龙,秦国戎族的秦祖。从出身来说,有贵族出身的孟懿子和南宫适,有贫贱出身的冉壅,有商人出身的子贡,还有梁父大盗颜涿聚。
孔子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他着重培养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的人才。他满意地对人说过:“在德行方面的高材生,有颜渊、闵子赛、冉伯牛和仲弓。在言语方面的高材生,有宰我、子贡。在政事方面的高材生,有冉有、子路。在文学方面的高材生,有子游、子夏。”孔子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就拿言语科的高材生宰我来说吧,刚开始,宰我是孔门下的一个比较不用功的学生。有一天,宰我白天睡觉,被孔子知道了,他当面责备宰我:“烂了的木头,是不能雕东西的;粪土的墙壁,是不能刷上白粉的。”经过老师的严厉批评,宰我改正了缺点,勤奋读书。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很注意诱导启发,针对学生的弱点,对症下药地进行教育。他对个性刚强、急躁的子路,加以抑制;而对缺乏勇气的冉有,则加以鼓励。有一次,子路向孔子请教说:“我们听到了一件应该去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去做?”孔子略加考虑回答说:“有父兄在,应该先问问父亲和兄长,怎能一听到消息就去做呢?”冉有也提出同样的问题,请教老师。孔子却同意他马上去做。学生公西华觉得奇怪,便去问孔子为什么同样的问题,而有两种不同的回答。孔子听了笑了笑对公西华说:“冉有胆子小,性格很迟缓,所以叫他马上去做。子路的性格很急躁,所以叫他慢一些去做。”公西华听了才恍然大悟。
在平时的闲谈中,孔子也不放弃对学生的启发教育。有一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学生,陪伴孔子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孔子说:“如果有人请你们去做事,你们打算怎么样呢?”子路自信能治理好一个大国。冉有说他可以管好一个小国。公西华说自己只能在政府中担任一个小职务。曾皙最后慢吞吞地说:“我只求过个快乐的日子。春天暖和起来,跟同伴们到河里去洗洗澡,在风地里乘乘凉,然后大家唱着歌回来。”孔子从仁政学说出发,他希望能过着太平的生活,所以十分赞赏曾皙的想法。还有一次,孔子要学生们谈志愿。子路爽朗地说:“我愿意和朋友有福同享,自己的车马、衣裳都可以让给朋友用,用坏了也不要紧。”颜渊平心静气地说:“我希望自己不骄傲自夸,不炫耀自己的成绩。”这时孔子只听学生们讲,自己却不表态。急性子的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的志愿是什么呢?”孔子不加思索地回答说:“我希望老年长辈能生活得安适,平辈朋友能互相信任,少年晚辈都能得到关怀爱护。”可见,孔子善于在不知不觉中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向学生灌输他的仁政学说。后来,孔子就以救世济人的抱负,率领学生去周游列国,劝告各国诸侯施行仁政。
孔子十分强调学以致用、学思结合。他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光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不学习,就会犹疑不决。他还要求学生,对于学习过的东西,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孔子一生,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
孔子从五十五岁离开鲁国,奔波于鲁、卫、宋、陈、蔡、楚等国游说诸侯,他一方面宣传他的仁政主张,一方面坚持他的教学活动。但是诸侯为了争雄称霸,讲求富国强兵,着眼于目前的利益,哪能采纳孔子仁政的主张呢!所以孔子未能被诸侯所重用,他的政治才能也未能得到施展。到公元前484年,孔子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了,那年他六十八岁,返回了鲁国,结束了十四年的游说生活。
孔子回到鲁国后,集中时间指导学生研究学问,并大规模的搜集和整理古代文献典籍。他编订了《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和《春秋》等六经。这些书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学和哲学的重要材料,是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
孔子在七十三岁那年病死。他的死使弟子们十分悲痛。他们在他的坟前搭棚连住了三年,表示哀悼。子贡甚至一共住了六年。临别时,他们都哭了。弟子们认为,孔子就象江水洗过、太阳晒过那样洁白光明。
孔子死后,学生们追忆孔子的日常教训和生活情况,整理成一部语录体的书,叫作《论语》。后来,《论语》成为儒家的经典,对我国后代教育和文化起了很大影响。
七、“泽被千秋”
──李冰修筑都江堰
冯一下
1974年春,一年一度的都江堰整修工程已近尾声。一天,民工们突然从岷江江底发现一尊大型石像,此像高达二点九米,刻着一位古代官员的形象。他头戴高冠,身穿长袍,腰束玉带,双手放在胸前,丰满的脸上略显微笑,颇有长者风度。洗净泥沙,石像上的“蜀郡李府君讳冰”、“建宁元年”等字清晰可见。很明显,这是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雕刻的李冰像,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了。民工们小心翼翼地把这尊重约四吨的珍贵艺术品抬到灌县伏龙观,陈放在大殿里,供游人瞻仰参观。东汉李冰石像的发现为研究都江堰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它又一次雄辩地说明都江堰的确是由著名水利专家李冰主持修建的。
大约公元前316年,秦国派兵越过秦岭,灭掉控制成都平原的蜀国,设置蜀郡。大约又过了五、六十年,秦昭襄王任命很有才干的李冰为蜀郡守(地方长官,李冰任蜀郡守大约在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要他去治理急待开发的西蜀。据《华阳国志》记载,“李冰能知天文地理”。他早就听说蜀郡管辖的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好地方。但因常闹水旱灾害,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百姓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贫困之中。李冰到成都上任以后,安排了一下公务,便不辞辛劳,四出调查。他走了很多地方,访问了许多人,不久就把发生灾害的原因弄清楚了。原来,成都平原是一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扇形平原。从岷山之中奔腾而下的岷江,流至灌口(今四川灌县灌口镇)进入平原,水势减缓。由于玉垒山挡住了它东去的道路,河道被迫折转向西,充沛的江水日夜不停地流至宜宾,汇入长江;而成都平原的广大地区却得不到岷江的灌溉,一遇冬?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个小千世界狂热迷恋修行的少年获得大千世界半神的神格,人生从这一刻改变,跳出法则之外,逆天顺天,尽在掌握!...
魔族强势,在人类即将被灭绝之时,六大圣殿崛起,带领着人类守住最后的领土。一名少年,为救母加入骑士圣殿,奇迹诡计,不断在他身上上演。在这人类六大圣殿与魔族七十二柱魔神相互倾轧的世界,他能否登上象征着骑...
成仙难,难于上青冥!修真难,没有法宝没有丹药没有威力巨大的符箓,没有强悍的天赋。但是自从有了位面商铺就不一样了,有了位面商铺一切都有了。什么,修真界最普通的洗髓丹在你那里是绝世神丹!什么,你们那个位面遍地都是各种精金矿物,精铁灰常便宜!前世走私军火的商人,今生在修真界同样要将商人当做自己终生的追求。我只是一个做生意的,修炼真仙大道只是我一个副业。成为位面商铺之主,横扫诸天万界。商铺在手,天下我有!...
前世孤苦一生,今世重生成兽,为何上天总是这样的捉弄!为何上天总是那样的不公!他不服,不服那命运的不公。自创妖修之法,将魔狮一族发展成为能够抗衡巨龙的麒麟一族,成就一代麒麟圣祖的威名。...
神墓动画第二季,8月10日起每周六1000,优酷全网独播一个死去万载岁月的平凡青年从远古神墓中复活而出...
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庾明毕业后因为成了老厂长的乘龙快婿,后随老厂长进京,成为中央某部后备干部,并被下派到蓟原市任市长。然而,官运亨通的他因为妻子的奸情发生了婚变,蓟原市急欲接班当权的少壮派势力以为他没有了后台,便扯住其年轻恋爱时与恋人的越轨行为作文章,将其赶下台,多亏老省长爱惜人才,推荐其参加跨国合资公司总裁竞聘,才东山再起然而,仕途一旦顺风,官运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庾明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老百姓的赞誉。在省代会上,他又被推举到了省长的重要岗位。一介平民跃升为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