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遵义和广西的西部;南方的今越南、泰国,西方的今缅甸,三个国家的北部,俱曾一度为南诏所征服。自第八世纪中至第九世纪末,俨然为东南亚洲一大国,虽臣服于吐蕃,实则无异于分庭抗礼,同成唐室心腹之患。唐朝末年至不得不调徐州之兵远戍桂林,以防南诏,因酿庞勋之乱。所以《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二《南蛮传》的《南诏传·赞》末说,〃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以前历史学家之重视南诏和唐朝历史的关系,于此可见。
清朝学者在历史研究方面有很多的贡献,而治南诏史者却寥寥可数。近二十年来,南诏的历史方始得到若干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的注意,他们的著作为南诏史的研究开辟了道路。①本文就南诏史上与民族、文化以及史料方面有关的若干问题,提出一点意见。这些意见只是试探或假设的性质,不敢说就能阐明南诏史上的一些疑问。〃旧学商量〃,还望治西南民族史的专家予以指教。
◇BOOK。◇欢◇迎访◇问◇
第50节:二 南诏史上的民族问题(1)
二 南诏史上的民族问题
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上有许多问题都是很复杂的,例如民族堆积层次问题,就是一个。以云南为例,庄开滇以前和以后,有哪些种族在云南活跃过或生活过?他们之间先后的关系又是怎样?几十年来其说不一。②又如汉唐间云南著名的豪族爨姓③,以及樊绰《蛮书》所提到的东爨乌蛮、西爨白蛮又是些甚么种族?蛮书既然说〃六诏并乌蛮〃④,何以又不算入东西二爨之内?这些乌蛮白蛮是土著呢?还是自他处迁徙来的呢?《华阳国志》提到青羌,《蛮书》也有剑羌、大羌的名称,①这些青羌、剑羌、大羌都出见于古代云南比较偏西的地方,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羌、爨以及六诏究竟有无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中外学者纷纷议论,至今意见不能一致。
这些问题之中,民族堆积层次问题又是比较复杂的一个,须待考古学人类学的工作相当地展开,才能有所决定,暂置不论。现在只就两爨、六诏、青羌、剑羌、大羌,提出个人的意见。
蒙古宪宗三年(公元一二五三年)忽必烈平定大理以后,于云南立合剌章及茶罕章两管民官,合剌、茶罕为蒙古字,义云黑、白。据伯希和、沙海昂(A。J。H。Charignon)以及罗克诸人的解释,中国史籍上的戎、爨、章三字,实即同名异译,只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而已。②伯希和诸人的解释,大体上是对的。因此我们以为云南古代的民族情形有一部分是如下面所假定:
东爨乌蛮、西爨白蛮、六诏以及青羌、剑羌、大羌,不是云南土著,而是原来居住在陕西、甘肃、四川、西康四省之交陇山山脉一带逐渐向南迁徙的氐族和羌族。这些氐族和羌族一部分进入成都平原,后来沿着岷江流域南下,经今四川宜宾、庆符、云南昭通,以至云南安宁以东。这一支是为爨族。又一部分沿着岷山山脉以西散布于今西康省境内,其南迁以至于云南大理一带的一支,名为六诏,青羌、剑羌、大羌俱应包括在这一支之内。他们虽然都属于氐族和羌族,而同源异流,所以六诏为乌蛮,而不算入东西二爨之列。
兹从地名、传说、姓氏几方面来说明上面这一个假定。
戎是古代西方的一个重要种族,极盛之时,势力达到今洛阳附近。周秦之际,戎族逐渐退到陇山山脉的中心地点今天水、武都以及四川的北部。这时候的戎族以氐、羌两族为其主要的成分。秦兴于天水附近,紧邻西戎。公元前第七世纪,秦穆公始〃东平晋乱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公元前第四世纪末,秦灭巴蜀,于是秦遂有今天水、武都以及四川北部的大部分地方。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并六国,置三十六郡,其中如上郡、北地、陇西、巴、蜀诸郡,原来都是西戎故地。汉族与西戎的冲突,至秦置三十六郡始第一次告一段落。上郡、北地、陇西、巴、蜀诸郡的建置,即是说明汉族的势力已正式进入到这些地方,而以氐、羌为中心的西戎,不得不向西向南以山岳地带为其藏身之所了。秦之辟地千里建立郡县,是经过一番斗争的。《后汉书·西羌传》曾纪有下列的一件事:
羌无弋爰剑者,秦厉公时为秦所拘执以为奴隶,不知爰剑何戎之别也。后得亡归,而秦人追之急,藏于岩穴中得免。羌人云爰剑初藏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①
秦厉公之立在公元前第五世纪前半期。《后汉书》的记载说明秦虏掠羌人作为奴隶,并用相当残酷的方法迫害他们。《华阳国志·蜀志》还载有秦惠王移民巴蜀的事:
周赧王元年,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以陈壮为相。置巴郡,以张若为蜀国守。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②
周赧王元年为公元前三一四年。秦因巴蜀戎族尚相当强大,因移秦民实边以相对抗,这种移民实边的办法,一定得挤走原来的土著,势必发生民族的迁徙。
秦之称霸西戎,广地千里,开辟巴蜀,是历史上第一次对于氐族和羌族的重大压迫。
秦、汉之际,北方民族发生变化,匈奴逐渐强大,月氏被迫西迁,氐、羌转而受匈奴的奴役,和匈奴结为联盟,对于新兴的汉朝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秦、汉两代都定都关中,不能听任近在肘腋的氐族和羌族威胁生存。于是乃有汉武帝开通西域断匈奴右臂,置天水以及河西四郡,以隔绝匈奴与氐,羌的交通的一系列措施。《后汉书·西羌传》有一段文字,简单扼要地说明了秦、汉两代对于氐、羌的斗争:
秦既兼天下,使蒙恬将兵略地,西逐诸戎,北却众狄,筑长城以界之,众羌不复南度。至于汉兴,匈奴冒顿兵强,破东胡,走月氏,威震百蛮臣服诸羌。……及武帝征伐四夷,开地广境,北却匈奴,西逐诸羌。乃度河湟,筑令居塞,初开河西,列置四郡,通道玉门,隔绝羌、胡,使南北不得交关。于是障塞亭燧出长城外数千里。①
汉武帝之北却匈奴西逐诸羌,是历史上第二次对于氐族和羌族的重大压迫。
自公元前第七世纪起到公元前第二世纪,六百年间氐族和羌族受尽了秦、汉两代残酷的压迫,但是其余种散布于关中以及秦、陇地区者仍复不少,忍无可忍,因有东汉东羌之乱,断断续续将七十年始告平定。汉桓帝永康元年(公元一六七年)东羌入寇三辅,段颎应桓帝问所上书分析当时形势甚为明白。段颎上言有云:
计东种所余三万余落,居近塞内,路无险折,非有燕、齐、秦、赵从横之势,而久乱并、凉,累侵三辅,西河、上郡已各内徙,安定、北地复至单危。自云中、五原西至汉阳二千余里,匈奴、种羌并擅其地。是为痈疽伏疾,留滞胁下;如不加诛,转就滋大。……伏计永初中诸羌反叛十有四年,用二百四十亿。永和之末复经七年,用八十余亿。费耗若此,犹不诛尽,余孽复起,于兹作害。……①
自安帝永初四年(公元一一○年)先零羌入寇起,至桓帝元康元年,历时六十七年。灵帝建宁元年(公元一六八年)段颎受命征讨东羌,二年东羌平,计斩三万八千六百余级,获牛、马、羊、骡、驴、骆驼四十二万七千五百余头。汉朝胁下痈疽伏疾固然除去,而秦、陇之间氐族和羌族所受的灾难也就不小了。
永初东羌之乱历十余年,江统《徙戎论》说:〃诸戎遂炽,至于南入蜀、汉,东接赵、魏,唐突轵关,侵及河内。〃②是其时氐、羌亦有侵入蜀及汉中者。至于此后数十年间氐族和羌族有无流亡入蜀之事,虽史无明文,然试看晋惠帝时巴氐李特之随六郡流人入蜀,可以想见秦、汉以来每与氐、羌发生一次大斗争,结果必引起氐族和羌族的一次大迁移。巴氐李氏特其最著者而又见于史籍著录而已。③
周、秦之际,氐、羌退居于陇山山脉之中,而以天水一带古所谓秦州或陇州的地方为其中心。其地有大陇山、小陇山,又有大坂名陇坻,《辛氏三秦记》说:〃其坂九回,不知高几许,欲上者七日乃越。〃古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对于九回的陇坂,倾吐了无数哀怨凄丽的诗句。①所以陇山以及陇坂九回几乎成为氐族和羌族的一个象征。汉武帝时于其地置天水郡,王莽改为填戎,明帝时改为汉阳郡,属县之一名成纪。魏、晋以后置秦州,统陇西、南安、天水、略阳、武都、阴平六郡;巴氐李氏随六郡流人入蜀,六郡即指秦州所属的六郡而言。武都亦为氐族聚居之处,晋以后又称为南秦州②。仇池即在武都,氐族部落大帅杨腾,于汉建安中,即公元后第三世纪初,徙居仇池,魏、晋以后,其族渐强,为患陇、蜀之间,至北周末季始渐告衰微。③
古代自天水经汉中入四川道路甚多,最古者为金牛道,即秦惠王时入蜀之路,经今广元、剑阁、绵阳、广汉以至成都。又一为米仓关道,经今南郑、巴中、阆中、南部、三台,合于广汉,亦至成都。自武都南下有阴平道,三国时邓艾袭蜀即取此道,经江油、绵阳以至广汉,与前两道合,总汇于成都。④古代聚居于天水、武都、陇山山脉中的氐、羌民族,被迫南下进入四川,其所经行大致不出上述诸道。从这些大道上的古代地名,还可以看出氐、羌迁徙的痕迹来。
在米仓关道上有仪陇县,置于梁时,并于其地置隆城郡,隋废郡,县改隶巴西郡。⑤仪陇县名至今未改。在阴平道上的彭县,后魏为天水郡,后改为九陇。后周置九陇郡和九陇县,唐代还有九陇村。①仪陇、九陇,都与陇山有关。因为住居陇山的氐族、羌族南迁,曾在这些地方流寓过,后人遂取仪陇、九陇等名以志过去的一段历史事实。仪陇标识着对于陇山的怀念,而九陇乃从陇坂九回得名;后魏之又以九陇为天水郡,是为与陇山有关的显明证据。九陇境内有九陇山,亦应与县名为同一来源。
自成都沿岷江南下有彭山县,周武帝于此置隆山郡,隋开皇时罢郡为县,至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七一二年),因避玄宗讳改为彭山县②。隆山、隆城,其实就是陇山、陇城。由彭山顺流而下至岷江与金沙江合流处是为宜宾。两汉置犍为郡,治僰道,即今宜宾;秦、汉以后自四川入云南多取道于此。秦时常略通五尺道,以及隋、唐时代的石门道,都是指的从宜宾过江,经今庆符、昭通以至曲靖的一条大道。三国蜀时,分犍为置朱提郡,晋朱提郡所统五县中有汉阳、南秦二县。南秦不知在何处,汉阳则在今庆符县,③汉阳、南秦原为天水、武都的别称。在四川通云南东部的大道上出现了与氐族、羌族聚居的天水、武都有关的地名,这只能与仪陇、九陇等量齐观,予以同样的解释,不然是说不通的。
▲虹桥▲书吧▲BOOK。▲
第51节:二 南诏史上的民族问题(2)
陇山山脉中的氐族、羌族,秦、汉以来屡次遭受压迫,于是陆续从米仓、金牛、阴平诸道进入四川。到了成都平原的一支又沿着岷江南下,经五尺道至云南东部今曲靖、昆明、安宁以至于建水一带。从沿途遗留下来的地名看,他们迁徙的路线是很清楚的。属于戎族的氐、羌到了云南以后,改称为爨,爨不过是戎族的同名异译而已。鱼豢《魏略》说氐人〃或号青氐或号白氐〃④。白氐之名特著于后世,羌亦有青羌之称;西爨白蛮之为氐族,东爨乌蛮之为羌族,其起源大概如此。大理段氏系出白蛮,因此改赵州为天水郡,改永北为成纪镇,⑤也自然可以理解了。我并且以为滇国、滇池之名也源出氐、羌,而与填戎有关。〃填〃〃滇〃音同,所谓〃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①,只是一种望文生训的傅会之辞,不足据为典要。
以上说的是氐族和羌族在岷山山脉东边沿着岷江南下进入云南东部称为两爨的一支,根据地名建置的沿革,追溯他们迁徙的历史。还有一部分氐族和羌族活动于岷山山脉西边今西康境内,其进入云南,居住于今大理四周的一支,是为六诏。这一支的迁徙情况,与两爨有点不同。
根据《史记·西南夷列传》的记载,公元前第二世纪以前,西南民族分布的情况是:夜郎以西为滇国,自滇以北最大的数邛都,邛都东北徙莋都最大,莋东北又数冉最大,冉东北便是白马。这些民族都属于氐族一类;散处于岷山山脉以西及金沙江的南岸。至汉武帝通西南夷始于元鼎六年(公元前一一一年)以邛都为越嶲郡,莋都为沈黎郡,冉为汶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越嶲郡相当于旧宁远府境,沈黎郡相当于旧雅州境,汶山郡相当于旧茂州及杂谷厅境。而旧阶州、松潘又都包括在武都郡内。秦、汉以后开辟西南,力量都集中在巴、蜀,即岷山山脉以东的一带地方,于是巴、蜀一带的民族斗争也最厉害。《华阳国志·蜀志》说秦张仪、司马错伐蜀,蜀王败走武阳,为秦军所害,蜀王傅相及太子退至逢乡死于白鹿山。逢乡白鹿不知为今何地,武阳即今彭山县,是蜀王逃亡的路线也是沿着岷山南下。而越南古代史上还有蜀王子建国称安阳王的一段历史,这里的蜀王子当即为秦张仪、司马错所灭的蜀王的后人,率其种人南奔至于越南北部,竟像后世的虬髯公自王于海外扶余一样,建国称王。②
秦、汉两代对付留在巴、蜀的所谓夷人,手段是异常残酷的。就像勇猛善战的板楯蛮,屡世效忠于汉,卒因〃愁苦赋役,困罹酷刑〃,于汉末屡次叛变,汉灵帝时汉中程包答灵帝问说得很清楚:
板楯七姓射杀白虎之功,先世复为义人。其人勇猛善于兵战。……忠功如此,本无恶心。长吏乡亭,更赋至重,仆役箠楚,过于奴虏。亦有嫁妻卖子,或乃至自颈割。虽陈冤州郡,而牧守不为通理;阙庭悠远,不能自闻。含怨呼天,叩心穷谷,愁苦赋役,困罹酷刑,故邑落相聚以致叛戾,非有谋主僭号,以图不轨。今但选明能牧守,自然安集,不烦征伐也。①
所以岷山山脉以东的巴、蜀地方,在秦、汉两代开边辟土的政策之下,氐、羌以及像板楯蛮一样的其他种族,如不能效法蜀王子之别寻生路,便只有与板楯蛮同其命运;在激烈的民族斗争中是没有第三条路的。巴、蜀地区的秦、汉殖民进行愈厉害,民族的移动也愈明显。
至于岷山山脉以西的情况就不同了。这一地区的居民,据《史记·西南夷传》所纪,主要的是戎族,其中包涵有氐族和羌族在内。秦时常略通五尺道以后,虽然曾在这些地方设官置吏,为时只十几年,秦灭汉兴,遂弃而不顾,尽力于蜀土的开辟。②大约到汉武帝平南越的时候,才开始经营西南夷,建置越嶲、沈黎、汶山、武都四郡。但是这些郡县的建置是很不安定的。前说到东汉历时七十年始告平定的东羌之乱,是东汉的一件大事。自武帝元鼎六年以后以至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二○年)三百三十年间东西羌以及蜀郡徼外诸夷的叛乱,总在六十次左右,即平均每五年约有一次。在这六十次左右之中,蜀郡徼外夷所谓武都、汶山、沈黎、越嶲,以及永昌诸郡蛮夷反叛的事件,就《汉书》、《后汉书》、《本纪》、《西南夷传》所纪有时次?
前世孤苦一生,今世重生成兽,为何上天总是这样的捉弄!为何上天总是那样的不公!他不服,不服那命运的不公。自创妖修之法,将魔狮一族发展成为能够抗衡巨龙的麒麟一族,成就一代麒麟圣祖的威名。...
师父死了,留下美艳师娘,一堆的人打主意,李福根要怎么才能保住师娘呢?...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个小千世界狂热迷恋修行的少年获得大千世界半神的神格,人生从这一刻改变,跳出法则之外,逆天顺天,尽在掌握!...
两年前,僵尸面瘫男左莫被无空山掌门捡回了门派,失去记忆的他过着忙碌却充实的生活,一心想要赚晶石,一直在灵植上下苦功,终于如愿成为灵植夫,从不受待见的外门弟子跻身成为炙手可热的内门弟子。一个偶然的机会,左...
张湖畔,张三丰最出色的弟子,百年进入元婴期境界的修真奇才。他是张三丰飞升后张三丰所有仙器,灵药,甚至玄武大帝修炼仙境的唯一继承者,也是武当派最高者。在张三丰飞升后,奉师命下山修行。大学生,酒吧服务员,普通工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总是有丰富多彩的人生,不同的遭遇,动人的感情,总是让人沉醉不已。武林高手...
赵敏的娇蛮狐媚周芷若的举止优雅小昭的温柔体贴不悔的秀丽美艳蛛儿的任性刁蛮 一梦醒来,该是倚天屠龙的另一个新主角上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