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神秘得多的地方。而不久,她的继母和妹妹也结束休养回国,直接住进了新家,时间是1949年9月。 在《井冈杜鹃红》中讲述了妈妈初见继母时的情景:江青刚到家,一见到娇娇,就主动上前搂抱她、亲吻她,满脸堆着笑意。那股亲热劲,比对亲生女儿还要亲(1941年之前,不知她是否去保育院这样看望过娇娇?当然,就是去了,幼小的妈妈也是全无记忆的)。以后,她常常在人前人后夸娇娇好,多么爱她,情同亲生,而且都不愿回到贺子珍那里去了,等等…… 直到现在,我的“洋宝贝”妈妈还认为:江青在相貌、风度和才华方面确有过人之处。妈妈还具体指出:江青最漂亮的是下巴,从下唇到下巴,中间有个较长过渡的小沟,然后下巴向外翘起。 书中继续写道:对于这位继母,娇娇的心情是复杂的。大约过了半年时间,外公有些着急。书中说,他曾一次又一次做不肯叫继母妈妈的娇娇的工作:“你不肯叫她妈妈,她很难过的!”,“她不会对你不好的!”,直到最后的近乎恳求:“你叫她一声妈妈,对你不会有什么损害嘛!”。 妈妈心软了。不能让爱自己的爸爸伤心,是她抱定的决心,所以,她开始叫江青“妈妈”了。而此时她和妹妹也有了父亲给起的学名:李敏和李讷。也就在这期间,中南海又添了不少娃娃们:妈妈除了姨妈这个妹妹,还有了一个哥哥——外公的侄子毛远新。另外,则还有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等一批小伙伴。每日他们放学后呼朋引伴的嬉戏,让这座数百年皇家古园林也仿佛回到了童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六节 我的妈妈李敏(六)
·回家(下) 在父亲身边的日子让妈妈有乐不思蜀之感,儿童欢快的天性使她一时忘却了在异乡牵肠挂肚的母亲。不过她曾在香山和姨妈贺怡提过:妈妈不是说过几天就来吗,怎么现在还不来呢?“洋宝贝”的天真让姨妈不知如何回答是好。而继母的出现却最终促使她对自己的生母有了更深的认识。她于是在父亲的委派下,又当起了家庭的“特命全权大使”,一次又一次踏上探母的旅程。 妈妈每次回外婆家,外公都要逐件落实要带的东西。他的稿费有一项开支就是给外婆买药。妈妈就这样提着沉甸甸的行李去上海,然后再提着一点也没轻多少的行李回到北京,里面是外婆给外公、姨妈以至江青一人一份的礼物——外婆真心希望外公的家庭能幸福。她说:我不在他身边了,可也不能让他当和尚呀! 其中,妈妈记得外婆给外公带过一只耳挖勺,她记住了外公“油耳朵”的特点和生活习惯。而外公则亲自布置和检查带给外婆的所有礼品,还不时叫妈妈临时加上这件或那件。此时的妈妈,与其说是“大使”,倒不如说是传说中“七七”那天的星空鹊桥,承载着被“银河”隔开的外公和外婆脉脉的深情。外公还托秘书给外婆捎去一方大手帕,那显然是他自己用过的。外婆把它捧在脸旁,思绪激动不已。 但是,这种父亲——女儿——母亲两个家之间的往返模式,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妈妈搬出外公家后中断了。此后,妈妈想见外公已是越来越难。中南海的红墙在妈妈以前看来,是可靠安全的屏障,现在则是隔绝亲情的藩篱。她可能还不知道,很多她所熟识的阿姨、叔叔都在这期间离开了外公身边的工作岗位:侯波、李银桥、叶子龙……换上的新人,和她互不相识,这也可能是她20世纪70年代求见外公努力屡屡失败的一个原因。 搬出中南海后,父女从一年见几面,到几年见一面。外公的家,包括还生活在其中的姨妈、堂舅,就这样渐渐离妈妈远去。  
第六节 我的妈妈李敏(七)
·成家 到此为止,我已经写到了不少桩婚姻。不是自夸,我觉得妈妈和爸爸的结合即使不属于最完美的,也称得上较圆满的。这也是哥哥和我的福气。 爸爸是妈妈的小学同学,可谓“青梅竹马”,无话不谈。两人的自由恋爱加上外公的开明慈爱,终于促成了这桩美事。那年外公在庐山和外婆会面时还谈到了此事,征求了女儿母亲的意见。一从庐山下来,他就亲自主持了毛家史上最隆重的婚礼,并留下这张集体合影。从此我的妈妈就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1962年,我的哥哥出生了。外公和爷爷两位亲家交换意见后,共同拟定了孔继宁这个名字,意为“继承列宁”。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六节 我的妈妈李敏(八)
·得病 妈妈原本身体就不好,但我认为:在她晚年多病的原因中,外公、外婆的去世是两次很大的打击。 也许,此时妈妈回想起外公在她高中毕业时,曾提出让她照管这个家的建议。妈妈不想当“探春”。她要上学。现在她觉得,如果当时听了外公的话,自己留在父亲身边,他的晚年就不会像后来那样凄凉。 也许,妈妈还想到:自己为了争一口气,证明可以独立生活,所以向中央写信要求迁出中南海的往事。她觉得自己太幼稚了。而在外婆去世后,妈妈又自责没有多和外婆交流,以至没有留下遗嘱。凡此种种,都成了她心中解不开的疙瘩。 星移斗转,世事变幻,外公逝世已27年。现在妈妈与外界的接触不多,但人们并没有忘记她,她在很多普通人的默默关心中度过深居简出,但平和安祥的晚年。妈妈在家什么都干: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基本上就是一个家庭主妇。更多的时候,她自炊自餐。后来部队曾为她选调一位炊事员,但妈妈感觉自己还年轻,女儿也能做饭炒菜,还有热心人时常来打帮手,就让那位小战士回原部队了。和外婆一样,妈妈最怕麻烦别人,宁可自己苦点、累些。  
第六节 我的妈妈李敏(九)
·治病 随着年龄和能力的增长,对妈妈因自幼身体不好,以及多年积累因素导致的病,我从开始的无能为力,到后来的千方百计。我相信:有过几十年想尽办法照料外婆的妈妈,不会就这么轻易地病倒。 在1999年那个多事之秋,为支撑这个岌岌可危的家,我最终下决心向中央发出了求救信。外婆的战友刘英奶奶给了我帮助。中央分管组织人事的负责人亲自给我打来电话,在交谈中详细询问了妈妈的病情和我家遭遇的种种困难,明确表示了此事完全应该解决的态度,这对处于孤立无助境地的我,是极大的鼓舞。 不久,长期困扰妈妈的各项医疗、药费都得到解决,她终于同意住进医院并积极配合治疗,实际效果非常好,妈妈的精神和身体在迅速恢复。2000年12月26日,多年未出现在公共场合的妈妈来到纪念堂,向外公献上花圈。这一时成为媒体大为关注的新闻。 自此,妈妈也开始参加一些以前本应参加,但却一直无心、无力参加的活动。2003年,妈妈成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两会”期间,在我陪护下,她早早到场,决无早退。以她凡事认真的性格,我想肯定对得起这份荣誉。  
第七节宁宁与东梅(一)
写到这,按顺序该到了讲哥哥和我的段落。可是,一来我们兄妹从小受“武将军”外婆和“洋宝贝”妈妈的教育,都是夹着尾巴做人,从小不能说自己是谁的后代;二来在写过外公、外婆以至舅舅、妈妈的传奇经历后,觉得自己实在不好与之并列,否则会有渺小可笑之嫌。可不讲也说不过去,这样影集不完整。好在我们从小的照片还比较多(这是祖辈父辈不可想象的),再重点解释一下我们俩与上几代人的不同。这样,也许就可以搪塞过去了吧? 前边已经说过:1972年我出生在上海,当时有险情——脐带绕颈,很是让妈妈担了一回心。另外从小身体也不大好,妈妈对我可以说是“放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忘不了:童年在酷热的南方生病,弱不禁风的母亲抱过我三天三夜。女儿的病好了,母亲胸前已经被汗水泡烂。她把母爱超量加倍地给了我。 这种母爱绝非能以金钱物质衡量,可以说带有毛家特色。到了80年代,应该说比战争岁月好了很多,但母亲仍然非常俭朴,有本书是这样描绘的:东梅正在长身体,需要有充足的营养。怎样又省钱又让东梅吃好,这可难为了李敏。她买菜,常常在菜摊上转好几圈,拣便宜的买。在冬天,为了给东梅换口味,她买暖房出来的黄瓜和西红柿,净挑那些处理的黄瓜头和拉秧的西红柿。(《李敏、贺子珍与毛泽东》) 当然,刚才说的是我八岁以后在北京的情况,而两岁到六岁在上海外婆那里时,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湖南路262号寓所颇为宽敞洋气,工作人员把各方面都照顾得很周到,衣食无忧的我还能在家看看电影。记得外婆常看故事片,我爱看美国影片和动画片,特别是《草原英雄小姐妹》,不知赚去了我多少眼泪。这些是墙外的孩子当年无法想象的。 在她的花园中,有一片小树林。夏天我可以拣到不少蝉蜕,还有一座假山(那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别墅)。另外就是种着一株外婆最心爱的腊梅——外公喜欢梅花,妈妈也喜欢,何况我名字里还有它。外婆病逝后,那里变成高级招待所。 但我仍然羡慕墙外的孩子:他们有父母,有朋友,这些是再优越的物质条件也无法替代的。外婆的病使她自顾不暇,父母的工作和收入使他们不可能穿梭于京沪之间看我,结果就是使我在一定程度上重演了妈妈的童年——因孤寂而内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七节宁宁与东梅(二)
然而我终究没有像她那样受苦,毕竟东梅的妈妈与娇娇的妈妈相比,已经有很多不同。妈妈李敏是毛泽东的女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女儿,一定程度上又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女儿。别看她中文不大灵光,但对文学(特别是外国文学)的爱好是有相当积累的,这一点对我影响至深。学着她当年的样子,好静的我读了家里所有西方文学作品(尤其是欧美小说),还曾有过这样的理想:当海明威,拿诺贝尔奖…… 因此,上学之后,我舞文弄墨的痕迹开始频繁见诸自编的板报、班刊、系刊和校刊之中。自尊心获得满足后,又开始尝试组织、策划讲座、沙龙、辩论赛一类活动。童年那个不敢开口的小姑娘已经变了,我觉得这应该归功于妈妈——是她在文学爱好方面的熏陶深深影响了我。 外公、外婆去世后的妈妈状态曾经很差: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吃药、不看病。夫妻情深,爸爸见劝解无效,便不再多说。那几年他在单位也不顺,于是决定下海经商,所赚来不多的钱都用于纪念外公的事业。哥哥从南京军事外语学院毕业后即驻外工作——他先是在我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任武官助理,两年后因工作出色被调往我驻英大使馆,远隔重洋,难得一见。这个家于是就剩下我们母女,一如妈妈与外婆相依为命的那些日子。 柴米油盐、针头线脑,让我这个在上海花园洋房里长大的女孩一时摸不到头脑。但是经过90年代那几年的磨练,我明白了在中南海长大的母亲持家的不易。1996年,我工作了。昨日的文学青年,不得不蜕掉柔弱的外壳,以早日长出飞翔的翅膀。在泰康人寿工作的三年创业期间,一个开始只有两间办公室,七、八个人的小公司演变成十几万员工的大企业,我则在其中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段经历给我一生成长起了转变和催化的作用,也为归国创业奠定了基础。  
第七节宁宁与东梅(三)
工作了的我,“名利心”似乎特重,出国梦越做越香。1999年,我考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比起在国内参与公司创业的激情岁月,异国岁月则是甘苦参半,一言难尽。 在美国两年,学业繁忙之余,我潜心钻进各式各样的文化场所:博物馆、剧院,尤其是书店,以浓厚的兴趣看待多元化的世界。坐着“灰狗”长途车去过美国东西海岸不少城市。最喜欢的是纽约那种气象万千的大都市风格,因为它和小时居住的上海,后来成长的北京在文化包容性上有相似之处。可惜,外婆已经永远等不到外孙女与她共享这些激动人心的叙述了。 作为美国最富盛名的“常春藤大学”之一,宾大以其全新观念和密集的学习方式使我茅塞顿开。此时,大洋彼岸妈妈寄来的新书《我的父亲毛泽东》让我顿悟:毛家三代女性都有异国学习经历。29岁出国的外婆算是“老”留学生,四岁出国的妈妈则是小留学生,那当时与外婆几乎同年的我呢? 我知道:曾有多少人对外公当年没有和同学好友一道旅法勤工俭学而惋惜,又对他后来极少出国,谢绝多个国家邀请而不解。这是因为人们相信:以外公对中国国情的洞悉,加上留学出访时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借鉴,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多么重要的影响! 当然,历史不相信“如果”。外公当年对自己的选择也做过解释——为了解中国,暂时牺牲出国。后来他把儿女送出国去的做法,是否也有补偿自己缺憾的意思?另外他学习外语的努力更是一生未辍。外婆、舅舅和妈妈的留学地点,当时条件下只能是苏联。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哥哥就已飘洋过海,到驻英大使馆担任武官助理。世纪之交,我又横跨地球到美国费城上学。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机会,外公就是善于把握机会的大师。回首兄妹经历,可以说:作为外公的后人,我们也把握住了。 在美国学习“国际政治”,让我对自己的祖国——中国有了许多新鲜的感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国,你到底是什么?发生着什么?为什么这样?这是我学习课程时萦绕于心的问题。尽管有各种理论试图说明中国现象,但我始终认为:要了解中国的今天,必须了解外公那辈新中国开创者。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节宁宁与东梅(四)
与其说外公毛泽东给中国留下至今不会消退的印记,不如说新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已经并继续融入外公那一代革命者的理想和追求,两者不可分割。为探求富国强民之路,他们的付出是无与伦比的。记得一句外国名言这样说:没有文化追求的民族没有真正的前途,找不到自己根基的民族没有真正的力量。外公这一辈人探索出的道路是后人不能绕行的,包括歧路、弯路,都为后人应走的正路指明了方向。何况,在这条路上还留下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故事。历史的天空,永远会有他们应得的位置。 回国之后,我仍然继续自己的学业,这次是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恰巧,这是一所与毛家有缘的学校——外公的岳父杨昌济讲授伦理学,外公毛泽东在图书馆供职,姨妈李讷从历史系毕业……北大精神影响了外公,而外公又重铸了北大精神。就学燕园,使我在浓厚的学习空气中自由呼吸到前辈思想的因子。 凡此种种,最终触发了我从文化角度研究百年毛家以及中国“红色文化”代表人物的决定。记得外公在上世纪20年代初,曾创立过新民学会、文化书社等等。而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我创立一个机构,以研究、宣传、出版、传媒为业,不正是对家风很好的继承和延续吗?我想为它选一个有意义的好名字,而一个国人很熟悉的名称就非常自然和贴切,那就是“菊香书屋”。 菊香书屋,这个位于中南海丰泽园里的明清帝王亲耕场所,曾是外公?
前世孤苦一生,今世重生成兽,为何上天总是这样的捉弄!为何上天总是那样的不公!他不服,不服那命运的不公。自创妖修之法,将魔狮一族发展成为能够抗衡巨龙的麒麟一族,成就一代麒麟圣祖的威名。...
一个现代人,来到了古代,哇噻,美女如云呀,一个一个都要到手,战争阴谋铁血一揽众美,逍遥自来快乐似神仙本书集铁血与情感于一身为三国类中佳品。...
一个一无是处的,被认为是废物和白痴家伙,把灵魂卖给了恶魔,能换取到什么?美色?力量?财富?权力? 颠覆这世界的所有规则吧,让我们遵寻着恶魔的轨迹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个小千世界狂热迷恋修行的少年获得大千世界半神的神格,人生从这一刻改变,跳出法则之外,逆天顺天,尽在掌握!...
地球少年江云卷入了一个神秘的超凡世界之中,获得了超凡之力,并且开始在地球以及一个个超凡世界,开启了自己追逐巅峰的超凡旅程。(ps已经完本异世之虫族无敌神卡神魔系统神魔无双机械神皇)...
神墓动画第二季,8月10日起每周六1000,优酷全网独播一个死去万载岁月的平凡青年从远古神墓中复活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