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唐才子传》
李邕是当时颇具声名的书法家、文学家,是个老资格。因为听说崔颢有才名,就请他来,虚席而待。崔颢欣然而来,上了一首《古意》:“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正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没想到,崔颢为之得意的作品,老夫子却认为浮艳之至,有辱斯文,气得差点吐血,大喝一声“小儿无礼”,门都没让进。弄得崔颢一头雾水,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这难道又是崔颢的错吗?李邕自动请人家来,《古意》的内容并非不健康,年轻才子的思维不受束缚,且其诗作可能另有所指,又何必这样大惊小怪。关于李邕,史称“颇自矜”,对年轻后进不那么慈祥和蔼,李白有一次登门拜谒,也是遭受冷遇。结果李白也不客气,写了一首《上李邕》,末尾说了一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这番话,可谓借古劝今,旁敲侧击,孔子尚知后生可畏,你老人家得瑟什么呢?
崔颢留下的四十多首诗中,确有十多篇为年轻时创作的关于闺情一类的诗,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并不如记载的那样“浮艳”、“轻薄”。诸如《川上女》《卢姬篇》等,都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优秀而生动的生活诗篇,主题并不浮艳,恰恰相反,都是女性同胞追求自由与幸福生活的心声。我从崔颢诗中,没有看到轻薄,看到的,只是如火如荼的热血青春,《长干行》等诗篇,至今还流传甚广。
崔颢的一颗心,其实是滚烫的。只是他不懂得包装,不懂得作秀,不懂得阿谀。但少数存有恶炒心理的人不这么想,你有才是吧,但我看不顺眼,就揭你的短,让你火不起来,让你身败名裂,让你坐立不安。生活中不是没有这样的人,这样的家伙,习惯了捣乱,习惯了无事生非,习惯了幸灾乐祸。崔颢在“苦吟咏”,埋头发愤,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抒发自己的人生激情,他哪里知道,别人正在背地里,处心积虑地挖他的墙脚。到头来,他落得个仕途不顺,进士出身,只谋了个司勋员外郎。
作为盛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崔颢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了时代生活。他走出书斋,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人生,漫漫边塞之旅,金戈铁马,快意恩仇,使崔颢晚年作品出现“风骨凛然”的大气与凝重。他的两首长诗——《江畔老人愁》《邯郸宫人怨》分别表现一个百岁老人对历经繁华、饱经沧桑的生活变迁回忆,一个失宠被弃的宫女对放归乡里之后惨淡人生境遇的哭诉,他们分别发出了“人生贵贱各有时”、“百年盛衰谁能保”的哀叹,而所有这些,其实正是崔颢的社会责任与作家良知的自然流露。
单从流传下来的作品,很难看出崔颢的劣行,却多有劝世之句,警世之音。时至今日,还在说崔颢坏话的,已经没有几个了。
▲虹▲桥▲书▲吧▲。
第51节:杜甫: 忧端齐终南(1)
杜甫:忧端齐终南
读唐诗是一种艺术享受。但如果兼读唐史,诗史并阅,联系当时情境,还可以咀嚼出除诗而外的更多味道来。
每次读到杜甫,总有些揪心的感觉。他的诗,含着绵绵的忧愁。盛唐年间的其他诗人,不得意时,或是饮酒求醉,如李白,一醉解千愁,以超凡的想象化解内心的不快;或是归隐赋闲,如王维,闲来万事空,避开尘世的喧嚣。而对于杜甫来说,始终没有寻觅到解脱的良方。他的一生,始终处于忧郁与忧愤之中,忧从中来,忧如丝绕。如果有解忧的办法,那么唯有做诗,埋身书斋,躬耕纸园。这样的法子,终究有些无奈,常常是忧容稍解,愁云又生,恰如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人多愁。偏偏杜甫又赶上了中国历史上最令人发愁的多事之秋。开元盛世刚刚开了一个好头,盛唐的赞歌还没有写完,“安史之乱”便不期而至,杜甫就要立刻转变身份,从一个盛世的欢呼者、记录者,成为“国殇”式的挽歌撰写人。这样的角色转变是令人痛苦的,遭遇的尴尬,也是所有读书人都不能直面的。大唐王朝培养的一批文士们,在这场动乱中,尝尽了愁云压顶、国破心碎的滋味。只不过,杜甫的味蕾更为敏感,品尝起来更是浸肤入骨。
忧从何来?忧于国势。杜甫的社会责任感与生俱来,儿时捧读圣贤书,家国情怀的文字频频入目,继而是家长的耳提面命,兼以生活中不断的警示案例。杜甫的忧患意识,来自于“承儒守官十一世”的家族遗传因素的深深影响,“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他希望太平盛世能够长久持续。但忧患意识确是被一场内战彻底激发出来了。安禄山兵指长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和平光景,转眼之间被残酷的战争所取代。乌云压城,大厦将倾,李唐王朝面临着突如其来的叛变,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危机。弥漫的战火,遮住了诗人的双目,所有的闲情逸致,都被刀光剑影吞没了。他的诗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充满了愤怒与伤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一个曾经被皇帝无限信任、拥兵数十万的封疆大吏,竟然充当了抢夺皇权的急先锋。危险是可以想象的,杜甫立刻将祈愿国泰民安这样浅表层面的忧国之心,上升到“毫发裨社稷”的实际行动,在匆匆安顿好妻儿老小的避难之处后,他上路了。他要追赶一群落荒而逃的皇室成员,证明自己的忠诚,尽到自己的义务。
然而这条路,杜甫走得异常艰难,先是被叛军所俘,脱险后,好不容易逃至凤翔,得以谒见肃宗,官拜左拾遗,但又因为被罢免的宰相房琯出头辩护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心灰意冷之下,于乾元二年,弃官西行……“时危报明主,衰谢不能休”,“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乱世之时,报国无方,杜甫饿着肚子,倚望蓬门,仅剩下了一介书生的沉重忧思。面对着一个无秩序的世界,一个不知前途的未来,他大声疾呼:“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杜甫一直在守望着,祈盼着。而此时的他,只不过是个被君王抛弃的旧日臣子,一个退隐于江湖的落魄游子,充其量只能算做一个民间的文人。想想自己一介书生,去国离家,却不被理解,杜甫无法使自己平静下来,涕泪一次次沾湿衣襟。杜甫的诗中,有流不完的泪,数不尽的哭,一场战斗的胜负,都会令他百感交集,泪如雨下。那首被公认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竟然是他微笑之后的失声痛哭。
。▲虹桥▲书吧▲
第52节:杜甫: 忧端齐终南(2)
盛唐向中唐过渡的时期,杜甫从动乱与民生入笔,最为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忧患意识。这种意识,随之得到了愈来愈多的认同和重视。后来的诗人不断地提到“安史之乱”,警醒当局,杜甫的忧,与屈原的忧,异代同流,都是出于爱国心切。
忧从何来?忧于民生。数年战争,如同一场惊心动魄的暴风骤雨,将大唐盛世的铅华洗尽,华美的霓裳被无情地挑落,露出衣衫褴褛的战后残局。杜甫一直在观察着,忧心忡忡,忧心如焚地观察着。在家中,在酒宴上,在各种场合,他愤怒地抨击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带着困惑,他离开了长安,目光投向民间。在出行途中,他像一个战地记者,看到了饿殍遍野,难民如潮,难道这就是那些御用文人笔下所描绘的盛世吗?
八年的时间,时政倾覆,局势动荡,像一锅馊了几天的粥,蚂蚁、蚊子和苍蝇都掉在了里面。大唐王朝怎么了?所有的人都在试图揭示这匹健壮的骆驼是如何一下子羸弱下来的,大家在迷茫里寻找动乱的根源。杜甫用他的笔,把他的思考如实地
一个一无是处的,被认为是废物和白痴家伙,把灵魂卖给了恶魔,能换取到什么?美色?力量?财富?权力? 颠覆这世界的所有规则吧,让我们遵寻着恶魔的轨迹 ...
魔族强势,在人类即将被灭绝之时,六大圣殿崛起,带领着人类守住最后的领土。一名少年,为救母加入骑士圣殿,奇迹诡计,不断在他身上上演。在这人类六大圣殿与魔族七十二柱魔神相互倾轧的世界,他能否登上象征着骑...
师父死了,留下美艳师娘,一堆的人打主意,李福根要怎么才能保住师娘呢?...
两年前,僵尸面瘫男左莫被无空山掌门捡回了门派,失去记忆的他过着忙碌却充实的生活,一心想要赚晶石,一直在灵植上下苦功,终于如愿成为灵植夫,从不受待见的外门弟子跻身成为炙手可热的内门弟子。一个偶然的机会,左...
书名?阅女无限??呵呵,广大银民,请看清楚哦。吴县,这个二十岁的青涩小子,进城上学,居然一不留神,取悦于众多美女,在众女的帮助下,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且看主角如何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吴县的悦女事业中去。蹩脚的猪脚,由一个初哥,逐渐成为花丛高手。...
前世孤苦一生,今世重生成兽,为何上天总是这样的捉弄!为何上天总是那样的不公!他不服,不服那命运的不公。自创妖修之法,将魔狮一族发展成为能够抗衡巨龙的麒麟一族,成就一代麒麟圣祖的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