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其神态之飘逸,衣带之摆荡,完全体现了顾恺之作画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这幅画还表现出我国古画“传神”的妙趣。如画卷开头一段,描写曹植在黄昏时节,来到洛水之旁,洛神恍惚出现在荡漾的碧波上。这时洛神一双眼睛,含惰脉脉,似来又去,有无限的思慕愁怨之情。而岸边的曹植,则不失为一位贵族诗人,他雍容华贵,身旁有多人搀扶,眼神里流露出深深的依恋和怅惘。
这种“传神”的笔法,是顾画的最大特色。顾恺之非常重视画人点晴的技巧。古书记载说,他曾给人家画扇面,扇面上是三国大诗人阮籍、嵇(ji)康的像,但都没有点上眼珠,就把画绘了人家。扇子的主人问他为什么不画上眼珠,他郑重其事地回答说:“怎么能点上眼珠呢?点了就要说话,变成活人了。”还有一个故事说,顾恺之曾在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做过参军(掌管文书的官),他很想给殷画像,但殷因为自己的眼睛有毛病,怕画出来不好看,就坚决推辞。顾恺之看透了他的心思,就坦率地对他说:“眼睛有毛病是没有关系的。我在画的时候,可以一样把瞳仁画清楚,画后只要用干笔在上面轻轻扫过,就可以画出你眼睛的特征,就象遮在薄云后面的月亮,将会更美。”这番话把殷仲堪说得很高兴,但同时也表明了顾恺之在画人点睛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技巧。
顾恺之这种传神点睛的艺术造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他几十年刻苦学习的结果。民间传说,顾恺之从小死了母亲,稍长大一点,他每天缠着父亲追问母亲的长相。父亲被儿子的情思所感动,便不厌其详地叙述了母亲的长相和衣着。顾恺之把这一切都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八岁那年,他忽然向父亲要笔墨,说要给母亲画张像。父亲说,你连母亲的样儿都没见过,怎么画呢?小恺之说:我就凭您说的画,一天不象画两天,两天不象画三天,一定要画象了为止。于是顾恺之每天都在画,不分白天黑夜。画好了就给父亲看,看了以后改,逐渐逐渐;母亲的像居然有几分相象了,但就是眼睛画不好。顾恺之又用心地去琢磨,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终于有一天,顾恺之把再次画成的母亲像给父亲看,父亲竞然看呆了,说:“象了,象了,太象了,眼睛特别象呀。”通过几年的苦练,顾恺之终于掌握了传神点睛的绘画技巧。
二十岁那年,顾恺之正在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任职。有一个叫慧力的和尚,发起建造一座瓦棺寺大庙,向各方面人士募捐。一般的官僚学士认捐没有超过十万钱的,年轻的顾恺之却在化缘簿上写上了一百万钱。慧力不相信这个年轻的书生会有这么多钱,顾恺之对他说:“请你在庙里准备好一堵墙壁,供我画壁画,画完成了,这一百万钱也就有了。”慧力将信将疑地按照他的话做了准备。顾恺之在瓦棺寺里住了一个多月,断绝和外面的一切交往,终于专心致志画出一幅杰作《维摩诘像》(维摩诘,佛教经典里一位有道行的居士)。待最后快要完工的时候,他对和尚说:“从明天起可以请人来看壁画,我当场绘画上的维摩诘点上眼珠子。第一天来看的人请他们每人捐十万,第二天可以捐五万,到第三天就可以随意捐钱。”消息传出后,来看画的人拥挤非常。顾恺之当着大家的面给维摩诘点上眼睛,顿时光照一室,维摩诘清瘦的面容,沉思的神态,炯炯有神的眼睛,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观画的人踊跃捐款,很快就超过了一百万钱。
《晋书·顾恺之传》上写道:“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所谓“绝”,就是顶点的意思。画绝,前面的一些故事足以说明了。下面再说说他的其他两绝。
才绝,是指顾恺之多才多艺。他不仅画艺出色,他的书法、诗词歌赋、甚至口才,也都是一般人比不了的。他的书法留下来的不多,据明朝书法鉴赏家董其昌考订,顾恺之的名画《女史箴图》上的《女史箴》全文,就是顾恺之自己写的。他的书法颇近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有相当的功力。文学方面,顾恺之写过不少优美的赋,而且能出口成章。有一次,顾恺之从会稽(今浙江绍兴)回来,有人问他风景如何,他脱口而出:“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这几句诗一样的语言已经成为千古绝唱。还有一次,重用过他的大臣桓温死了。顾恺之去拜谒桓温墓,哭得很伤心。谒墓归来,有人问他究竟伤心到什么程度,顾恺之立刻答道:“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他善于运用形象妙喻的文学才能,对他的绘画自然是有影响的。
关于他的“痴绝”,也有两个例子。有一次,顾恺之和当时有名的才子谢瞻一同在朝廷值夜班。长夜无聊,二人相约在月下对诗。起初他俩一唱一和,谢瞻对顾恺之的诗称赞备至,顾恺之十分高兴,兴趣越来越高。到了下半夜,谢瞻感到支持不住了,耍了个滑头,找一个手下人给自己做替身与顾恺之继续对诗,自己却去睡大觉了。而兴致正浓的顾恺之却丝毫没有发觉,坚持一直对到天亮。第二天,他才知道受了谢瞻的骗。这个故事说明顾恺之并非有痴病,而正是他专心致志做学问和待人真诚的表现。另一个记载说,顾恺之和桓温的儿子桓玄是好朋友。他把自己画的一橱柜最得意的画,寄存在桓玄那里。寄存时,他在橱柜上都贴了封条,题上字。不料当他去取画时,启封一看,却发现这些画一张都不剩了。很明显,这是桓玄故弄玄虚,偷偷启开封条窃去了画,然后又煞有介事地把封条重新贴上。然而顾恺之却逢人便说:这是由于他的画太好了,能够通灵,所以和仙人一样羽化上天了。后人从这件事说顾恺之是个书呆子,其实不然,顾恺之受过桓氏两代的照顾和信任,即使桓玄做了这种不够朋友的事,顾恺之也不愿影响他们的关系,因此他故意这样说。所以,所谓“痴绝”,实际上只是人们对顾恺之的一种误解。
顾恺之一生作了许多画,可惜留下传世的真迹实在太少了。专家认为,流传于世的他的三卷名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都已不是他本人的真品,而是后人的摹本。从这些摹本,我们还是可以看到顾恺之画的特点和风格的。
二十四、“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臧 嵘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提到扬州的著名诗句。在人们印象里,扬州是一座繁华而又风景优美的城市,我国古代,人们常把扬州与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六大古都媲美。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大运河给了它得天独厚的条件。现在,扬州地区仍受着大运河的遗惠。在扬州东北约五公里处,有一个地名叫茱萸湾。这是隋唐时期运河由北向南进入扬州的第一个码头。隋炀帝三下扬州,都从这里经过。当时茱萸湾是我国国内重要港口,来往船只客商极多,因为是交通要道,也相当繁华。唐朝诗人姚合有诗:“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春风荡城郭,满耳是笙歌。”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当时这座运河城市的盛况。
我国的大江大河,大部分都是从西往东横向流动的。在现代化陆路交通工具还没出现的情况下,开辟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线,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一历史任务是在隋炀帝时代完成的。
当时,修河工程对人民是一场灾难。由于隋炀帝强征几百万民工修筑运河,严重地破坏了生产,使成千上万的民工惨死在运河工地上。晚唐文人韩偓写的《开河记》,以传奇的形式,描写了修河民工的悲惨生活。文中写道,隋炀帝派遣了酷吏麻叔谋主管修河,强制天下十五岁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征发了三百六十万人。同时又从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担负供应民工的伙食炊事。隋炀帝还派出了五万名彪形大汉,各执刑杖,作为督促民工劳动的监工。因为劳动负担很重,监工迫责太急,动不动就用棍棒毒打,所以不到一年,三百六十万民工死者竟达二百五十万人。麻叔谋在淮北一带胡作非为,贪污受贿、恣行享乐。因为他滥施淫威,凶狠暴虐,运河地区人民竟把他视为吃人的妖魔。唐人小说《隋遗录》记载,当地每当小孩哭闹,一听大人说“麻胡(麻叔谋)来”,就立即声止。上述固然是小说家言,但也反映了隋王朝在开凿运河工程中,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隋朝的大运河全长四千多里,以洛阳为中心,共分四段,自沁水入黄河处至涿郡(今北京),名日永济渠;自洛阳至盱眙(Xu yi,今江苏盱眙)入准,日通济渠;自山阳(今江苏淮安)至江都(今江苏扬州),名邗沟;自江都至余杭(杭州),名江南河。大运河修整得十分气派,据历史记载,“水面阔四十步,……两岸为大道,种榆柳,自东都(洛阳)至江都,二千余里,树荫相交。”全部工程自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起,至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即告完成。这样短的时间,完成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工程,广大劳动人民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是可以想见的。
运河修成后,隋炀帝为了炫耀自己的威仪,曾先后三次乘龙舟“游江都”。至今,在扬州一带尚有隋炀帝下扬州的许多传说。据说,其中一次是因为扬州盛开着一种罕见的琼花,隋炀帝为看琼花,乘兴泛舟而下。现在,扬州还有一处琼花观,观内有琼花台,据说就是当年隋炀帝看琼花的地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炀帝游江都,十分排场。他所乘坐的龙舟,有四层楼,高四十五尺,长二百尺,最上层盖有大殿,中二层建有一百二十个房间。紧跟炀帝的龙舟,还有皇后、诸王、公主、百官的船。船形各种各样,有似飞龙,有似白虎,有似青鸟,有似龟鳖,舳舻相接,达二百多里长。这些船仅用拉纤工,就有八万余人。船行沿途,更是骚扰百姓,炀帝命令船过五百里内,皆献美食,一州以至百车。吃不完,船行之前,皆令随从弃埋。
隋炀帝的暴政,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反感。唐人小说《海山记》,引用了当时的一首民谣:“我兄征辽东(指隋王朝对高丽的战争),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隄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少,前去三十程,此身安可保。”从这里不难看出人民在隋王朝暴政之下,已是朝不保夕,处于绝境。不久,隋炀帝的统治就被人民起义的浪潮推翻了。
唐宋时期,隋开凿的大运河,在经济上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唐宋诗人皮日休有一首《汴河铭》,称赞道:“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尤其在南粮北运方面,大运河起着重要作用,以致在宋朝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之说。
唐朝中后期,几乎“全倚之江淮之粟”,来维持帝国的局面。唐玄宗时,在京城长安望春楼下,开了一个广运潭,以容纳各地来往的商船。有一次,水陆转运使韦坚在潭上举办了一次博览会,三百多只游船上大量陈列的,几乎全是江淮各地出产的物品。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进一步残破,唐王朝的供应更是倚仗江南地区。史载有一年,长安闹粮荒,唐德宗狼狈不堪。大臣韩湿从运河运米三万石至关中,德宗喜极欲狂,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可见运河航运,对唐帝国的兴衰,有多么密切的关系。
宋朝时候,首都转到开封,运河的作用更为明显。当时人说:“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他们认为运河废“则大众不可聚”。运河对京城的作用,“乃是建国之本”。有一个统计材料说,北宋时,每年通过运河由江南运到开封的粮食,达到五至八百万石,其他金银布帛、香药、茶叶无数。
元朝时候,政府对大运河进行了多次开发和整治,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河道。元朝的运河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南行越过黄河、淮河、长江、太湖流域,直达杭州。这条大运河自汴河以南利用了隋朝以来的旧有河道。汴河以北主要是新开的河道。新开的河道有两段:一段是会通河,从山东东平,向西北至临清,接通原有的运河河道。再有一段是通惠河,从大都到通州。从通州顺白河就可到天津,然后接通隋朝修的旧御河河道,到达临清。这条新河道直从山东境内穿过,不再绕道河南洛阳。这就大大缩短了南北运河的距离。元朝的大运河总长三千余里,基本上就是今天的大运河。
明清时代,因为海上运输遭到禁止,南北水运完全以运河为主。据统计,明朝每年行驶在运河上的漕船,达一万艘以上,形成大运河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大运河沿岸新兴了许多商业城市,山东的德州、临清、东昌、济宁;江苏的淮安、扬州,都成为一时繁华之区。清朝中叶以后,由于黄河改道和历届政府的反动统治,大运河长年处于淤塞状态,几乎成了一条死河。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运河回到人民手里,才开始获得新生。党和政府提出了整治运河的宏伟规划。从1959年开始动工,首先拓宽苏北一段运河河面,现在这段运河已经全部通航,甚至还能通航到淮阴以北至微山湖。计划京杭大运河还得全部疏浚。将来在这条古老航道上行驶的,将是载重千吨的大型船队,和各种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大运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河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它和万里长城同样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同样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十五、女中奇男子
──俚族英雄冼夫人
王宏志
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
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
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
这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过高州(今广东高州东北)时,为冼夫人题的一首诗。诗意是说冼夫人是古来的烈女,一生都在为国出力,从梁武帝时一直到隋文帝建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她经三朝,历尽艰辛,都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影响为国家的一片忠心。洗夫人为什么这样受到苏轼的称赞呢?下面就来介绍她的事迹。
冼夫人叫什么名字,生卒年月,历史上都没有记载。只知道她出生在高凉郡(治所在今广东阳江西)的一个俚族首领的家庭。俚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东汉至隋唐时期,生活在今天的岭南地区(岭南地区,指五岭以南的地区。五岭是大庚、骑田、萌渚、都庞、越城五座山岭,在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省区的边境)。她出生的时候,黄河和长江流域正处在南北朝时期。冼夫人年轻时精明能干,有计谋,会领兵打仗,又经常劝自己的亲族做好事,因此俚族人都愿意听她指挥。父亲也非常疼爱她。冼夫人的哥哥冼挺在南朝的梁朝做南梁州刺史,依仗富强,常去攻打抢掠邻近的郡县。冼夫人总是劝阻他不要去抢掠。冼夫人的名声在岭南一带广为传诵。那时候,在罗州(今广东化县一带)做刺史的汉族人冯融,听说冼夫人聪明能干,就派人到冼家为自己的儿子冯宝求亲。冯宝当时做高凉的太守。冼家答应了这门亲事。公元535年,冼夫人和冯宝结婚。大约冼夫人那时有十八岁。
冯家原是北方人,虽然几代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个小千世界狂热迷恋修行的少年获得大千世界半神的神格,人生从这一刻改变,跳出法则之外,逆天顺天,尽在掌握!...
魔族强势,在人类即将被灭绝之时,六大圣殿崛起,带领着人类守住最后的领土。一名少年,为救母加入骑士圣殿,奇迹诡计,不断在他身上上演。在这人类六大圣殿与魔族七十二柱魔神相互倾轧的世界,他能否登上象征着骑...
成仙难,难于上青冥!修真难,没有法宝没有丹药没有威力巨大的符箓,没有强悍的天赋。但是自从有了位面商铺就不一样了,有了位面商铺一切都有了。什么,修真界最普通的洗髓丹在你那里是绝世神丹!什么,你们那个位面遍地都是各种精金矿物,精铁灰常便宜!前世走私军火的商人,今生在修真界同样要将商人当做自己终生的追求。我只是一个做生意的,修炼真仙大道只是我一个副业。成为位面商铺之主,横扫诸天万界。商铺在手,天下我有!...
前世孤苦一生,今世重生成兽,为何上天总是这样的捉弄!为何上天总是那样的不公!他不服,不服那命运的不公。自创妖修之法,将魔狮一族发展成为能够抗衡巨龙的麒麟一族,成就一代麒麟圣祖的威名。...
神墓动画第二季,8月10日起每周六1000,优酷全网独播一个死去万载岁月的平凡青年从远古神墓中复活而出...
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庾明毕业后因为成了老厂长的乘龙快婿,后随老厂长进京,成为中央某部后备干部,并被下派到蓟原市任市长。然而,官运亨通的他因为妻子的奸情发生了婚变,蓟原市急欲接班当权的少壮派势力以为他没有了后台,便扯住其年轻恋爱时与恋人的越轨行为作文章,将其赶下台,多亏老省长爱惜人才,推荐其参加跨国合资公司总裁竞聘,才东山再起然而,仕途一旦顺风,官运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庾明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老百姓的赞誉。在省代会上,他又被推举到了省长的重要岗位。一介平民跃升为省长...